药物中毒――苯丙胺发表:(2007-09-2101:21);最后修改:2007-09-2101:21;
作者:;【阅读:3】【留言】【繁w】毒理 苯丙胺为非儿茶酚胺的拟交感神经胺化合物,具明显的中枢兴奋作用,使大脑释放儿茶酚胺,兴奋去甲肾上腺素受体和多巴胺受体。临床上除用于治疗发作性非洲锥虫病(睡眠病)、麻醉药及其他中枢抑制药中毒或精神
抑郁症等,还能抑制食欲,用于治疗肥胖症。由于治疗剂量可引起精神愉快、欣快感,可致滥用和依赖性成瘾;偶尔发生
强迫行为及幻觉、错觉;也可导致烦躁不安,诱发精神病。过量及反复用药可引起病态嗜好,并使兴奋与抑制过程平衡失调,出现精神症状。此外,该药还可引起
颅内出血,机制可能为:①药物本身损伤脑血管;②兴奋心脏,使血管收缩,血压增高;③溶剂不纯,引起脉管炎;④血小板凝聚并释放5-羟色胺。临床表现 多汗、口干、日内有金属异味、食欲缺乏、
恶心、呕吐、腹泻及腹部绞痛,头晕、震颤、反射亢进、紧张、易激动、失眠、谵语及幻觉等,可有杀人或自杀倾向。严重者伴抽搐、
昏迷,甚至颅内出血。还可有心动过速、心律失常及血压升高;也可发生休克。诊断 苯丙胺中毒急救处理 1.口服者宜尽早洗胃。
2.氯丙嗪有特殊对抗、解毒作用,可用25~50mg肌内或静脉注射。但氯丙嗪能延长哌甲酯的半衰期,为其不利的一面。也可应用地西泮或其他镇静剂。
3.严重精神症状,兴奋、烦躁或抽搐者可用地西泮静脉注射,副醛5~10ml肌内注射,或10%水合氯醛20ml保留灌肠。
4.对症处理,如血压升高者可用硝酸甘油0.5mg舌下合化,也可用酚妥拉明10mg加入5%葡萄糖溶液100m1中静脉滴注,根据血压变化随时调整滴速。
资料来源 《急性中毒治疗学》主编:方克美杨大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