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 2009-12-08 01:17:36 来源:drug.soouo.com
鼻出血(nosebleed)又称鼻衄,是多种疾病的症状。
(一)局部原因
1、挖鼻、擤鼻,鼻与鼻窦创伤或手术,颅底骨折等。
2、鼻腔和鼻窦血管瘤或肿瘤,鼻咽纤维血管瘤及鼻咽癌等。
3、鼻和鼻窦急、慢性感染,萎缩性鼻炎,鼻中隔疾病等。
(二)全身原因
1、心血管疾病如原发性高血压、动脉硬化、充血性心力衰竭等。
2、凝血功能障碍如血友病、恶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殿、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3、肝、肾慢性疾病等。
4、高热特别是急性传染病所引起的高热。
5、维生素C、维生素K缺乏。
6、内分泌失调女性月经期鼻出血等。
因可引起鼻出血的病因很多,故临床表现不尽相同,常为单侧鼻出血,亦可为双侧性;可为间歇性反复出血,也可呈持续性出血;出血量多少不一,轻者仅为鼻涕带血丝,重者可大出血至休克,长期反复出血可导致贫血。
1、青少年和儿童鼻出血大多发生在鼻中隔前下方的易出血区(即Little’S区)。
2、中老年患者多见于鼻腔后部的鼻-鼻咽静脉丛(woodruffplexus)出血。
3、凝血机能障碍引起的鼻出血可发生鼻腔任何部位。
4、根据具体病因(如鼻部外伤、肿瘤等)可判定出血部位。
安慰病人,使其镇静,可适当使用镇静剂。口服或注射止血药物。有休克者取平卧位。并进行输液输血等抗休克治疗。血压过高者,采取降压措施,同时治疗原发病。局部止血方法如下。
1、压迫及药物止血鼻中隔前部少量出血,可用手指将鼻翼压向鼻中隔,持续数分钟,同时在后颈部或鼻根部冰敷,多数鼻中隔前下方易出血区(Little’sarea)的出血可以止住。也可用明胶海绵或1%麻黄素棉片填塞鼻腔出血点,加压片刻,然后取出棉片。
2、烧灼止血法适用于鼻中隔前下方易出血区出血。1%地卡因棉片麻醉鼻腔粘膜,然后用30%~50%硝酸银或三氯醋酸烧灼出血点。应注意避免烧灼过深,造成鼻中隔穿孔。鼻腔外侧壁和鼻底的出血,也可用激光、电离子凝固止血。
3、鼻腔填塞法对出血多,范围广,出血点看不清,用以上方法止血无效时,可行鼻腔填塞。用凡士林纱条填入鼻腔压迫出血区,达到止血目的,2日后取出。如用碘仿纱条,留置时间可适当延长。
4、后鼻孔填塞法前鼻孔填塞无效或鼻腔后部出血,可用后鼻孔填塞法,根据是否继续出血,3~5天内取出或更换凡士林纱条。
5、气囊填塞鼻腔止血用之得当,方能取得止血效果。
6、动脉结扎止血术经以上处理后仍大出血不止时,可根据出血部位及具体情况,选择结扎动脉。出血区位于中鼻甲下缘以上者,应结扎同侧筛前动脉,中鼻甲下缘以下者,结扎同侧颌内动脉或颈外动脉。
1、鼻出血既是鼻腔疾病的常见症状之一,也是鼻腔邻近结构病变或全身性疾病的症状之一。因此,在首先进行鼻腔止血后,应积极查找出血原因。
2、儿童患者的鼻出血绝大多数发生于鼻中隔前下方的“易出血区”,可用手指将鼻翼向内压向鼻中隔进行紧急处理,多可止血。之后再到医院进一步治疗。
3、填塞止血操作要轻柔,以免损伤鼻粘膜,加重出血,血液病患者尤其应注意。
4、鼻中涌出血应慎用激光、电烧灼及电离子止血,用操作不当可致鼻中隔穿孔。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