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 2009-12-08 00:48:34 来源:www.100test.com
2009年执业医师疾病大全恶性肉芽肿_耳鼻喉科疾病库报名指南查分复习资料考试经验考试题下载真题参考模拟题目
恶性肉芽肿_耳鼻喉科疾病库文章作者100test发表时间2009:06:2122:44:45来源100Test.Com百考试题网
指鼻和面部中线进行性坏死性溃疡为特征的一种少见的肉芽肿病,其破坏性甚于恶性肿瘤。可先发生于一处,而延及他处,亦可同时侵及两个以上部位,晚期可毁坏面部中线各结构,最终因恶病质,出血或脑部受累等而死亡。病理检查多为慢性非特异性肉芽组织。可分为类肿瘤型和自身免疫类型(变应类型)。【诊断】一、类肿瘤型(一)前驱期:鼻塞,流水样涕或带血分泌物,可表现为鼻内干燥感和结痂,为一般炎症表现。(二)活动期:病变粘膜肿胀,糜烂,溃疡,呈肉芽状或结节状肿块,表面有大量灰白色坏死物,有粘涕或脓涕,伴有恶臭,鼻通气不畅或完全阻塞,发生于鼻部者,多先累及下鼻甲或鼻中隔,明显者可致鼻外部膨胀隆起,病变发展可造成鼻中隔及腭部穿孔,发生于咽部则有吞咽和进食困难,低热37.5~38℃,虚汗,食欲稍差,少数病例高热可达39~40℃,以下午或晚间为著,应用抗生素治疗一般无效。(三)终末期:局部溃疡扩展,鼻甲和鼻中隔粘膜软骨,骨质都被破坏,外鼻部亦受累,甚至破坏无遗,并累及额部、面部、眼部及颅底软组织及骨质,伴有眼睑及结膜肿胀,眼球突出,视力减退,少数病例颈淋巴结肿大,全身情况恶化,衰竭,弛张型高热,周围白细胞减少。(四)其病理特点:1.组织坏死倾向强;2.肿瘤细胞形态为多形性;3.坏死与炎性细胞浸润形成鼻部恶性肉芽肿的基本背景结构,异形网纫细胞散在各种炎性细胞之间,倾向于多形网织细胞增多症。若病变局限于鼻部不伴有其他脏器损害的类肿瘤型,或称为?stewart型。二、自身免疫类型(变应类型)(一)wegener氏肉芽肿即属此型,主要是血管过敏性炎症所致,除有多发性肉芽肿外,其顽固性进行性溃疡坏死,可局限于上呼吸道,亦可累及肺和全身各脏器,侵犯肺则表现多发性结节,常有空洞形成。(二)累及肾则表现局灶性坏死,肾小球肾炎。(三)病变可引起全身性血管损害,在血管壁中层有纤维渗出物及肉芽组织。(四)其病理特点:1.上呼吸道或下呼吸遭有坏死性肉芽肿,有类朗罕细胞(多核巨细胞和炎性细胞多样化为其特点),至于异型细胞和核分裂比类肿瘤者为少,2.局限性坏死性血管炎(动脉和静脉),好发于肺;血管病变各个过程,包括急性炎症,纤维素坏死,血栓形成及纤维愈合,均可同时存在;3.局限性或分段性肾小球肾炎,特征为毛细血管环的纤维素样坏死,包囊粘连,为肉芽肿样病变。wegener氏肉芽肿其溃疡坏死多在体内进行,并累及鼻、上腭、咽、喉、气管、肾、脾、肾上腺或肺等器官,可死于全身衰竭及尿中毒。(五)诊断要点:1.原发于面中部的进行性肉芽性溃疡;2.病理切片检查呈现慢性非特异性肉芽肿性病变,若出现异型网织细胞和核分裂相便可确诊为恶性肉芽肿,3.局部破坏严重,全身症状尚佳,其间不成正比:4.局部淋巴结一般不肿大;5.有关的特殊性肉芽肿(如梅毒、结核等)的检查均呈阴性;6.白细胞计数偏低,但红细胞沉降率加快,免疫球蛋白水平偏高,血清补体价升高,细菌、真菌、病毒、支原体培养,除了常见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外,无特殊发现;7.晚期常持续性弛张型高热,非一般退热药物可以控制。【治疗】一、恶性肉芽肿对放射线敏感,1.可采用60钴远距离照射疗法和分次照射法,复发者可补照;2.对发热而抗炎治疗无效者,可采用环已亚硝脲(ccnu)治疗,成人每次口服120mg隔3~4周一次,共5~6次。退热后再予放疗,疗效较好;3.发热时也可先用类固醇激素药物控制体温,即刻放疗。放疗前后配合争光霉素、5―fu,,环磷酰胺等抗癌药物治疗。二、wegener氏肉芽肿:以类固醇激素药物和免疫抑制剂治疗为主,临床上常用环磷酰胺、硫唑嘌呤及甲氨蝶呤等药物治疗,可单独或联合使用或与类固醇激素并用。三、中药黄芪、党参、当归、补骨脂、女贞子等对提高白细胞,减轻副作用,改善全身情况以,保证总剂量的完成有一定效果。四、晚期恶性肉芽肿患者,注意支持疗法,补液、输血、多种维生素、鲨肝醇、利血生等治疗。五、保持局部清洁引流,双氧水清洗鼻腔,鱼肝油、液体石蜡油等药物滴鼻。六、定期作白细胞计数,低于4000/mm3暂停化疗药物。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