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名叫××的幼儿家长正不停地向幼儿园医生述说她的那三岁多女儿生病的情况:“……这孩子真怪,不烧不咳不流涕,可鼻子老不通气,五天前看她晚上睡觉太憋气了,急忙抱到医院急诊,值班医生听心肺、看咽喉,末了在我一再请求下,在已开好的无味红霉素、病毒灵、非那根药上又加了两支滴鼻药水。眼看药都快用完了。孩子症状一点都没好转。”听完这位母亲的叙述,保健医生对幼儿进行了检查,结果发现问题的症结是在孩子右侧鼻腔的后鼻腔的后鼻道处,竟然卡着一颗话梅核。当这颗长1.5厘米、宽1.1厘米大的话梅核被取出时,众人骇然,经过仔细询问,方知它是被班上一位小朋友好奇放进去的。异物不适使她频频抠鼻子,无意中将话梅推进鼻腔深处。 望这颗卡在孩子鼻腔已有五天之外的话梅核,人们想着如果它万一落入孩子气道将造成致命后果时,都不禁吸了一口冷气。应该承认个别保教人员发现孩子有频频抠鼻子的举动,却又被
感冒不适的解释所忽略了,她们确实太忙了。这连大医院专科医生都没有看出的问题,又怎能强求责任她们呢。教师出身的老园长对保教人员的辛苦恐怕体会是深,然而,她更知道,一旦出了事,工作粗疏是任何理由都无法开脱的。 由此可见,细心观察幼儿是保教工作的一项重要的内容。那些珠子、花生米、瓜子壳、玉米粒、黄豆、橘核甚至地上的小树棍。总之只要孩子觉得新奇好玩又可以塞入鼻腔的东西,都是值得留神的“危险品”。 一般说来,物品进入鼻腔,由于异物刺激令人不适,总会有不停抠鼻动作,如果重视这个现象,就能早些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当然,杜绝异物入鼻最根本办法应是抓好预防措施落实,防患于未然。首先保教人员要经常对幼儿进行有关保护五官的教育,其次告诫家长不要让孩子带有核食品和小物品来园。另外保教人员对食品发放应做到心中有数,并规定孩子们将骨头,核一律吐在桌子上,不准放入自己的口袋,防止趁人不备塞入鼻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