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
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问专家

提建议

回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 久久医生网> 疾病百科> 疾病症状> 鼻息肉

右侧引入页面

时间 : 2009-12-08 03:02:56 来源:www.cn939.com

[摘要]

鼻息肉,中国中医网(www.cn939.com)是中医药交流、活动中心,是把中医药介绍给世界的一个窗口,希望大家好好利用中国中医网这个平台,来弘扬我们的国医国粹,并且欢迎其他医学来中国中医网交流。我们的语言应该是雅

把这篇精彩文章收藏到:

鼻息肉是鼻部常见疾病,也与某些全身疾病有关。祖国医学称“鼻痣”,俗称“蛙形鼻”。它是由于鼻粘膜长期炎性反应引起组织水肿的结果。鼻息肉多来源于中鼻道窦口、鼻道复合体和筛窦,高度水肿的鼻粘膜由中鼻道、窦口向鼻腔膨出下垂而形成息肉。由于病因的多元性和明显的术后复发倾向,故在鼻科疾病中占有重要地位。据我国50~60年代统计资料,鼻息肉患者占耳鼻咽喉科门诊的1%~3%。最近国外有人统计在鼻炎患者中鼻息肉占8.5%(settipane,1987)。儿童罹患此病者少见。发病年龄以中年人居多,男性略高于女性。【病因病机】由鼻部粘膜长期水肿所致,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以变态反应和慢性炎症为主要原因。开始为局部粘膜水肿、半透明隆起、无蒂,此时称息肉样变性。病变继续发展,因水肿组织的重力作用,逐渐下垂而形成有蒂的息肉。鼻息肉可分为水肿型(粘液型)、血管型(出血型)、纤维型、囊肿型等数种,一般常见者为水肿型或混合出现。【临床表现】患者就诊时多有较长时间的鼻病病史。起初感觉鼻内似有擤不出的鼻涕,系鼻腔上半部被息肉堵塞所致。夜晚可出现明显鼻塞而致张口呼吸,久而久之可继发慢性咽炎。鼻塞多为持续性,血管收缩剂滴鼻无明显疗效,这是因为鼻肉很少有血管分布的缘故。又由于息肉无神经分布,故患者很少很喷嚏。但若鼻粘膜有变态反应性炎症时,也可出现喷嚏、清涕等症状。鼻息肉病时的分泌物多为浆粘液性,若并发感染可有脓性分泌物。继续生长变大的息肉不仅使鼻塞明显加重,且可引起头昏或头痛,可能为鼻窦受累的缘故。鼻窦受累可有两种情况:一是源于鼻息肉的同一病变,一是息肉阻碍鼻窦引流的继发性病变。前者是鼻窦粘膜增生性不肿肥厚,即所谓增生性鼻窦炎,鼻息肉并发鼻窦炎多属此种。抗生素对此类鼻窦炎无效,皮质类固醇制剂则可对其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后者继发感染可并发化脓性鼻窦炎。鼻息肉病人多有嗅觉减退以至缺失。巨大息肉若阻塞后鼻孔甚至突入鼻咽部,尚可引起听力下降等耳部症状,系耳咽管咽口受压所致。【诊断】如病史长,息肉体积大,可引起鼻外形改变。鼻梁增宽扁平,两侧鼻背隆起,即所谓“蛙形鼻”。息肉若突出前鼻孔,因受空气、尘埃刺激,前鼻孔处的鼻肉表面呈淡红色。在鼻腔内可见息肉为圆形、表面光滑、质软、灰白色囊性肿物,其蒂部在中鼻道内。johansen等(1993)提出描述息肉大小的记分方法:息肉体积小,仅引起轻度鼻塞,未达到下鼻甲上缘者记1分;引起较明显鼻塞,息肉大小位于下鼻甲上下缘之间记2分;引起鼻腔完全阻塞,息肉前端已达下鼻甲下缘以下者记3分。[古方疗效]采用纯中药治疗鼻息肉1005例,治愈率96.3%,有效率100%。

>>>进入求医问药<<<

>>>进入中医交流<<<
分享到:

更多文章>> 与“右侧引入页面”相似的文章

更多>>

鼻息肉疾病

前鼻镜检查 可见鼻腔内有一个或多个表面光滑呈灰白色或淡红色,半透明的新生物,如新鲜荔枝状或去皮葡萄状或呈储水橡皮袋状,触诊时柔软,可移动,不易出血,不感疼痛,根据上述典型发现,诊断较易,后鼻孔息肉有时通... 详细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