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 2009-12-08 16:38:51 来源:jib.xywy.com
寻医问药网疾病频道为您提供详细丰富的鼻中隔穿孔概述,鼻中隔穿孔疾病详情,鼻中隔穿孔病因,鼻中隔穿孔症状,鼻中隔穿孔治疗方法
对穿孔边缘粘膜有溃疡,肉芽组织者,应去除结痂,用25%硝酸银液烧灼,并涂软膏,以促其愈合,有的小穿孔临床上无任何症状,无须外科修补,穿孔较大,症状明显者,应行穿孔修补。
鼻中隔穿孔较小者修补较易成功,对大于1cm者则颇感困难,修补能否成功涉及诸多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①健康的鼻粘膜,术前应仔细检查鼻腔,改善鼻粘膜状况,有炎症者应积极治疗而不要急于手术,嗜烟酒者应忌烟酒一个月以上,穿孔缘的溃疡,糜烂,更应积极治疗,②合理的切口选择,选择切口的原则是便于操作,以保证修补所用瓣膜能完好对位和张弛有度的缝合,如选用唇龈沟切口,尚应注意口腔及牙体有否感染性疾病,③覆盖穿孔的组织瓣膜有良好的营养供给,因而要求组织瓣膜有足够的宽度。
(一)鼻中隔粘膜瓣修补法
1.减张缝合法适用于位于鼻中隔前下方的小穿孔,局部表面和浸润麻醉后,将穿孔边缘去少许以形成新鲜创面,在穿孔边缘的前上方1~2cm处做一弧形切口,其长度应超过穿孔直径,自穿孔创缘分离鼻中隔两侧粘骨膜至弧形切口,以松解粘骨膜,然后将其向后下拉并覆盖穿孔,将此中隔软组织瓣膜片后下方1~2cm处,将其组织瓣膜牵拉向前上遮盖穿孔,并在穿孔的前上缘处缝合。
2.鼻中隔粘膜瓣转位修补法在鼻中隔左侧粘膜上,自穿孔上方绕过穿孔后缘至穿孔下方,做一弧形切口,再自切口起点绕过穿孔前缘做另一弧形切口,两者汇合成一梭形,中间为穿孔,上下各为一三角形粘膜瓣,然后将穿孔上下两个三角形粘膜瓣自尖端向穿孔边缘剥离,形成以穿孔缘为蒂的粘膜瓣,将穿孔上面的粘膜瓣向下翻,下端粘膜瓣向上翻,这样便形成了穿孔部右侧粘膜,左侧穿孔的覆盖与单侧减张缝合法相同,但要保证粘膜瓣的宽度。
(二)鼻甲粘膜瓣修补法
1.中鼻甲粘膜转位法将穿孔缘切除少许以形成新的创面,在同侧中鼻甲上做到“U”形切口,由上而下剥离粘膜瓣至蒂部,将此粘膜瓣向下翻盖于穿孔并将其缝合于穿孔周围的创缘上,对侧鼻腔填塞,2~3周后切断蒂部。
2.下鼻甲粘膜转位法方法同上,所不同的是于下鼻甲表面做正“U”形切口,粘膜瓣向上翻盖于高于下鼻甲水平的鼻穿孔上。
(三)鼻底,鼻中隔粘膜修补法于一侧鼻腔下鼻道外侧壁做一前后方向切口,自此切口向下至鼻底,再向上分离粘骨膜和粘软骨膜,分离范围尽量大,向上可达穿孔上缘,对侧同法处理,然后在穿孔上缘前后向切取一窄条粘膜瓣,将双侧粘膜瓣向上转位位置盖于穿孔上,双侧分别对位缝合。
(四)鼻外组织游离移植法用于修补鼻中隔穿孔的鼻外组织为颞筋膜阔筋膜,胫骨骨膜等,游离移植片应略大于穿孔,于左侧鼻中隔穿孔的前方做一纵切口,自切口处用剥离子剥离穿孔周围粘膜,剥离范围距离穿孔边缘约0.5cm,将取下的筋膜自切口内放入并嵌置于穿孔周围已剥离开的两层粘膜间,然后用缝线固定,鼻腔内填塞压迫。
(五)非手术闭合法根据穿孔大小选择不同规格的“H”形硅胶钮扣,将其嵌置于穿孔部位,扣的两叶分别位于鼻中隔两侧,两叶中间的中心轴部位于穿孔正中,硅胶扣的两叶厚度应各1mm,中心轴直径5mm,宽度3mm,Facer用此法治疗成功率为72%(图1)。
图1“H”形硅胶钮扣闭合中隔穿孔法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