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 2009-12-08 08:13:17 来源:www.39world.com
鞭虫病症状和治疗
㈠甲苯咪唑:100mg,每日2次,三四天为一疗程,虫卵转阴率达73.7%~96.4%,副作用少。
㈡肠虫清:主要成分为阿苯达唑。两岁以上儿童及成人口服剂量均为400mg,顿服。虫卵阴转率为71.7%。该药副作用少,偶有头痛,胃肠不适。一般在48小时即可自行消失。1岁以下儿童及孕妇不宜服用。
㈢中药治疗:槟榔煎剂,取槟榔80~100g加水500ml,浸润12小时,再煎至100~200ml。服药前一日晚先服硫酸镁20~30g,次晨将槟榔煎剂分次服下,服药后3小时不泻者,再服硫酸镁1次。
㈣氧气驱虫:于早饭后2小时,经肛门缓慢(30min)注入氧气500ml。45分钟后,口服硫酸镁1次。于第2、第3天如上法再分别注入氧气750ml及1000ml。注入氧气后轻轻按摩患者右下腹部,并让患者仰卧小时。这种疗法无任何副作用。
成虫的形态前细后粗,外形似马鞭。雄虫长30~45mm,后段明显粗大,大部分卷曲,末端有交接刺。这个交接刺藏在能收缩伯刺鞘内,鞘的末端呈球茎状,四周满布小刺。雄虫长35~50mm,尾端钝圆,生殖孔位于体中部粗大部分的前端,四周亦有很多小刺。消化系统由口腔。咽管细长,管外有杆状体包绕。村状体由单行村细胞组成。杆细胞是一种活跃的分泌细胞,每一杆状细胞都有一开口通入咽管腔,因此杆细胞内可能存在着由细胞内转运物质至咽管腔的运输系统。杆状体的功能虽然尚不完全清楚,但有学者研究发现杆细胞具有蛋白酶和酯酶的活性,能分泌消化宿主细胞的酶。事实上杆状体本身就是鞭虫的一组咽管腺。咽管与肠相通,肛门位于虫体的后端。
虫卵呈纺锤形,大小为(50~54)×(22~23)μm,在纵轴的两端各有一个透明的结节,卵壳较厚,由脂层及壳质层组成。外层的蛋白质膜被胆色素染成棕黄色,内层为真壳透明。卵内含有细小颗粒的卵细胞。虫卵至人体排出时卵壳内细胞尚未分裂。雌虫每日产卵约1000~7000个。虫卵随患者的粪便排出体外,在外界温度、湿度适宜的条件下经3~5周发育为感染期虫卵,人们吞食被虫卵污染的食物或水进入胃肠道后,感染期虫卵在小肠内孵出幼虫,在向大肠移行中发育为成虫。成虫一般寄生在盲肠及阑尾,偶然可在大肠的其他部位寄生。虫的头部能钻入粘膜表层或粘膜下层,从肠粘膜摄取营养。后段粗大部分经常游离在肠腔中。自吞入感染期虫卵至成虫产卵需1~3月。成虫在人体存活可达5年左右。【病理改变】
成虫以其细长的前段插入肠粘膜乃至肠粘膜下层,从组织中和血液中摄取营养,加上分泌物的刺激作用,肠壁粘膜组织呈现轻度炎症或点状出血,亦可见到上皮细胞变性,坏死。少数患者由于肠壁炎症、细胞增生、肠壁增厚而形成肉芽肿。有学者用51Cr观察,测得每条鞭虫使宿主天天失血约0.005ml。所以一般患者不产生盆血症状。当重度感染时(即寄生虫数超过800条)由鞭虫引起的慢性失血可导致缺铁性贫血的发生。另外,免疫学的研究表明,人体感染鞭虫后可产生一定免疫力。动物实验结果表明鞭虫的杆状体是功能性抗原的主要来源。
轻、中度感染者虽然临床多见,但一般无显著症状。偶有右下腹痛、恶心、呕吐、低热等。重度感染多见于儿童,有以下几方面的表现:①胃肠道方面:结肠不同程度的充血、水肿、弥慢性出血点、溃疡形成。患者表现为腹泻、脓血便、里急后重、脱肛。有些病人出现慢性阑尾炎的症状。②血液系统方面:血常规检查出现嗜酸细胞增加、缺铁性贫血等。严重贫血者导致心脏扩大。③神经系统方面:常头昏、头晕。极少数可有脑膜炎的症状。腹部触诊常有右下腹明显压痛。
【鉴别诊断】
要注重与合并有蛔虫病、钩虫病、阿米巴肠病相x鉴别。猪鞭虫与人鞭虫在外形上虽无区别,但两者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不同可资区别。
推广粪便无害化处理措施,加强粪便治理,注重环境卫生,个人卫生,保护水源等。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