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 2009-12-08 02:49:30 来源:www.clinixoft.com
医宝问病网 - 科凌力医学软件(深圳)有限公司
扁平疣FlatwartVerrucaB07『原有数据库资料』扁平疣(verrucaplana)为针尖至绿豆大的圆形或不规则形扁平丘疹,褐色或肤色,境界明显,好发于颜面、手背。大都骤然发生,散在或密集,或由于搔抓而呈串珠状。无自觉症状或微痒,多见于青少年,女性多于男性。『王坤山编《中西医临床皮肤病学》』病程长,经过缓慢,持续多年不愈。(一)骤然出现米粒大到黄豆大扁平隆起的丘疹,表面光滑质硬,浅褐色或正常皮包圆形、椭圆形或多角形,数目较多,多数密集,偶可沿抓痕分布排列成条状。(二)好发于颜面、手背及前臂等处。一般无自觉症状,偶有微痒。『原有数据库资料』(一)皮疹骤然出现,过程缓慢,可自然消退。(二)皮疹为粟粒大之扁平丘疹,呈圆形、椭圆形或多角形,境界清楚,表面光滑,呈淡褐色、褐色或正常皮色,损害散在或密集,也可融合,因为搔抓可自体接种,而呈串珠状排列。(三)好发于面部、手背、前臂等,多对称发生。(四)无自觉症状,或有轻度痒感。(五)多见于青少年。『王坤山编《中西医临床皮肤病学》』(一)毛发上皮瘤:损害为针头至黄豆大的圆形坚实小丘疹,皮色呈淡红色或黄色,表面光滑,多发对称或单发,多见于儿童或青年,有家庭发病倾向。多数沿鼻唇沟对称分布,有些发生于额部、眼睑、上唇、颈部。组织病理学与扁平疣完全不同可资鉴别。(二)汗管瘤:损害为2-3mm大小,可为正常皮色,淡棕黄色以至黄褐色,表面呈蜡样光泽的柔软或稍硬丘疹,多位于下眼睑及颊上部、颈侧面、胸部。『王坤山编《中西医临床皮肤病学》』(一)全身治疗:1.10%水杨酸铋油2ml肌注,每周1次,6-10次为1疗程。2.乌洛托品0.3-0.6g,口服,每日3次,2周为1疗程。3.氧化镁0.5/次,每日1次。(二)局部治疗:1.外擦0.5%5-Fu软膏。2.复方水杨酸火棉胶,每日涂患处1次。3.外擦3%-5%福尔马林浴液。4.数目不多时,可用无色碘酊、5%酒石酸锑钾溶液或1%氟尿嘧啶软膏仔细点搽。5.液氮棉棒点涂或喷雾。『原有数据库资料』(一)风热毒蕴证候:突然发病,以颜面部起扁平丘疹,表面光滑,如针头大及黄豆大呈淡红色或正常肤色自觉瘙痒,搔抓可有新皮损出现。本证以新起之皮损,病程短,发于颜面,淡红色或正常肤色,自觉瘙痒,不断有新皮疹出现为辨证要点。风邪致病多发病突然,侵犯上部,风热毒蕴,外侵肌表,经络不畅则发为本病。且发病突然,不断有新皮疹出现。(二)肝郁痰凝证候:发病时间长,病变以手背及面颈以下部位为主,皮疹颜色紫褐,质略硬,皮疹长期不消,亦无新疹出现,相对较稳定。以病程长,皮疹色紫褐,质硬为辨证要点。肝气郁结,气机不畅,津液不布,结聚肌肤,故见皮肤起疣且质硬,不易消退。『原有数据库资料』本病应内服外用药相结合。中药内服以散风平肝、清热解毒为治则。辨证应局部和整体相结合,注重局部辨证。发于头面的多为风热毒蕴,发于其他部位的,病程长色紫褐者多肝郁痰凝。(一)辨证选方:1.风热毒蕴治法:疏风清热,解毒散结。方药:桑菊消疣汤加减(顾伯华《中医外科临床手册》):桑叶10g,野菊花6g,蒲公英30g,大青叶30g,赤芍9g,红花9g,马齿苋15g,土茯苓30g,生龙牡各30g(先煎),磁石30g(先煎)。2.肝郁痰凝治法:疏肝活血,化痰软坚。方药:治疣汤加减:柴胡10g,桃仁10g,红花10g,当归15g,熟地10g,白芍10g,川芎10g,山甲(先煎)10g,板蓝根30g,夏枯草15g,生龙牡各30g(先煎)。皮色紫暗、质硬难消者加三棱10g、莪术10g。(二)其它疗法:1.鸦胆子肉,包于纱布内,拭擦患部,每日1-2次。2.外用百部酒60m1,兑入雄黄解毒散15g振荡混匀后涂患处,日2-3次。3.用鲜鸡内金在皮疹处摩擦,每日1-2次。或干鸡内金用水浸泡变软后擦患处,每日1-2次。1.王坤山编《中西医临床皮肤病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6,P572.原有数据库资料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