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 2009-12-08 03:04:56 来源:journal.shouxi.net
,首席医学网目前收录有300多种中文权威医学杂志,提供免费全文阅读,实现全文检索,提供医学论文的免费查询、论文阅读、论文下载,医学论文写作技巧,以及在线投稿
作者:张晓梅,冯文,牛颖丽作者单位:青岛市海慈医院手术室,山东青岛266033
加入收藏夹【关键词】心脏;外伤;抢救;护理
1临床资料
本组10例病人均为男性,年龄为18~27岁。伤口位于左前胸8例,剑突下及右肋弓各1例。前胸表面伤口直径为0.5~5.0cm不等。均伤及右心室,无冠状动脉损伤。并发膈肌损伤1例,肺破裂3例,心包填塞10例。8例术后康复出院,2例死亡。
2护理体会
2.1术前准备
接到手术通知后除立即准备常规抢救物品外,还应备好心脏手术特殊器械、缝合线、复苏药品,以及心脏起搏器、除颤器、血液回收机、体外循环机等。
2.2接诊病人
接诊病人后剪开病人衣服,显露受伤部位,轻移病人置手术床上,协助麻醉医生立即面罩给氧。若接诊时发生心脏停搏,立即开胸实施复苏术。
2.3配合麻醉及摆放手术体位
协助麻醉医生以最短的时间开放多条静脉通道以保证输血、用药的需要。配合麻醉医生实施麻醉。病人取平卧位,胸背部垫一软扁枕使受伤侧抬高30°。遵循体位摆放安置原则,防止病人皮肤压伤或神经损伤。
2.4器械护士的配合
①除一般手术必备器械外,还应有开胸器械1套、无损伤血管钳、胸腔闭式引流装置、长柄电刀1把、大量生理盐水、吸引装置2套等。②准备20~40的Prolene线供手术医生做全层心肌裂口缝合。③术中准备涤纶片或心包片衬垫作褥式缝合。④术中准备60Prolene线,如存在冠状动脉裂伤时直接修补或采用大隐静脉或胸廓内动脉作主动脉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⑤准备用40Prolene线对心房的裂口做间断缝合或连续缝合。⑥如果心脏停搏,应立即心脏按压,心腔内注射1∶1000肾上腺素2~3mL,同时建立体外循环,保证冠状动脉和脑部的血液供应,并尽快修补伤口。
2.5巡回护士的配合
①建立多条静脉通道,必要时配合麻醉医生建立深静脉通道。失血性休克和心包填塞可以导致全身组织灌注量不足和重要脏器缺血低氧,特别是脑组织,常温下缺血3min即可造成脑损伤。采取血样备足血源,快速补液输血,以维持有效循环是抢救休克的关键,输血输液时严密观察病人病情变化,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防止输血输液反应。②密切观察手术进展,了解手术情况,熟悉手术步骤,从容敏捷地配合医生的操作。器械、敷料准备无误、充足,保持吸引器通畅,对手术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应有预测性和充分准备,配合有条不紊。③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血氧饱和度、尿量及术中出血量,做好手术护理记录,及时为医生提供准确依据。④保持清醒的头脑,情况越是紧急越要严格核对器械物品。由于病人病情急、出血多,术中用的物品敷料较多,故在术前、术中、术后一定要认真准确地清点器械、敷料、缝针等数目,避免差错发生。⑤对术中的口头医嘱一定要做到口述重复,以免发生口误,术后及时填补。⑥随时做好电击除颤的准备。在本组病人中有3例经过反复除颤,病人心脏才得以复跳,除颤时要注意保护病人防止灼伤。⑦手术结束,巡回护士与麻醉医师一起将病人送进ICU,与ICU护士交接胸腔引流管和导尿管的引流及术中输血输液量与尿量等情况。⑧心脏外伤病人病情变化快,护士应积极配合医生与家属及时沟通,避免非医疗问题对手术治疗的干扰。 心脏外伤病情来势凶猛,一旦确诊紧急剖胸心包腔减压和心脏修补是挽救病人生命的最有效治疗措施。在抢救过程中时间是第一重要的,本组病人中除2例病情重且来院途中延误最佳抢救时机外其余病人均抢救成功。急救手术中手术室护士娴熟的专业技能、积极主动默契的配合、合理的分工、有效的抢救措施、有条不紊的抢救程序是手术顺利进行的保证。本组病例中手术室护士娴熟的静脉穿刺置管技术有效地保证了多条静脉通路的畅通,熟练应用除颤器、血液回收机、起搏器等抢救设备,更为抢救工作赢得了时间。护理人员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严格遵守各项查对制度,要始终与手术医生、麻醉医生保持紧密的联系与配合。要有很强的快速反应能力和责任感,这样才能在抢救过程中做到得心应手。手术室内的物品设备等应定期检查、定期保养,保证各类器械性能良好,呈备用状态。急救药品要定位、定量、定期检查,随用随补。
请您在下面输入常用的Email地址、职业以便我们定期通过邮箱发送给您最新的相关医学信息,感谢您浏览首席医学网!
邮箱:职业: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