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 2009-12-08 01:21:58 来源:journal.shouxi.net
目的:探讨单纯性肥胖症者内分泌激素联合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对58例单纯性肥胖症患者进行血清瘦素(Lp)、胰岛素(INS)、泌乳素(PRL)、生长素(GH)、睾酮(T)、雌二醇(E2)、促卵泡生成素(FSH)
作者:曲启明作者单位:阳泉市第一人民医院,山西阳泉045000
加入收藏夹【摘要】目的:探讨单纯性肥胖症者内分泌激素联合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对58例单纯性肥胖症患者进行血清瘦素(Lp)、胰岛素(INS)、泌乳素(PRL)、生长素(GH)、睾酮(T)、雌二醇(E2)、促卵泡生成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联合检测,并与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单纯性肥胖组较健康对照组Lp、INS、PRL、T明显升高(P<0.01),且INS与Lp呈正相关;GH明显降低(P<0.01),E2、FSH、LH无明显变化。结论:单纯性肥胖症患者存在内分泌代谢紊乱,主要表现为高Lp和高INS血症,且二者密切相关;Lp和INS可以作为单纯性肥胖症的监测因子。
【关键词】单纯性肥胖症;瘦素;胰岛素;性激素;联合检测
单纯性肥胖症是一种常见的、古老的代谢症侯群,占肥胖症的95%以上,其疾病的发生发展与遗传、饮食习惯、活动量、职业、精神状态、代谢及内分泌等因素有关。为探讨单纯性肥胖症患者内分泌激素水平的变化,对58例单纯性肥胖症者进行了血清Lp、INS、PRL、GH、T、E2、FSH、LH的联合检测,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对照组:门诊健康体检者50例,男30例,平均年龄(36.8±9.64)岁,女20例,平均年龄(36.0±9.77)岁。单纯性肥胖组:58例患者均来自门诊,男40例,平均年龄(40.0±9.67)岁,女18例,平均年龄(39.5±9.41)岁,诊断标准为体重高于同龄、同身高正常成人标准体重的20%,且排除身体其他系统疾病者。
1.2仪器与方法Lp、INS、PRL、GH、T、E2、FSH、LH均采用RIA检测,试剂盒由天津协和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所用仪器为上海日环仪器厂生产的SN682B型放射免疫γ计数仪,各项操作严格按说明书进行。抽取早晨8时~9时空腹静脉血6ml,高速离心后取血清低温存储备检。
1.3统计学处理各组数据以±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P<0.05示差异有显著性。
见表1。
表1对照组与单纯性肥胖组内分泌激素比较(略)
注:*t均>2.70,P<0.01。
Lp是由肥胖基因(ob)编码,脂肪细胞合成和分泌的蛋白质激素,对控制摄食和能量消耗起重要作用[1],并与神经内分泌系统组成一个闭合环路,作用于下丘脑、垂体、胰腺、甲状腺等发挥多种作用。有研究表明,人类肥胖者,极少数为体内缺乏Lp,绝大多数表现为高Lp血症,肥胖症患者血浆Lp的浓度平均约高于非肥胖者4倍[2]。本研究结果显示,单纯性肥胖组较对照组的血清Lp浓度增高,且差异有显著性,推测单纯性肥胖症患者体内存在Lp抵抗,使其不能发挥正常生物学效应,这可能为肥胖的主要原因。Lp自1994被发现以来,有关的研究已相对深入和透彻,尤其是脂肪胰岛β细胞轴。Lp与INS之间存在双向调节作用。一方面,INS可增加Lp的mRNA表达,增加Lp的血清水平;另一方面,Lp能直接抑制INS的分泌[3]。本研究结果显示,单纯性肥胖组血清INS明显高于对照组,与Lp水平呈正相关,表明INS是独立于体脂之外调节Lp的因素,不分性别,都表现为INS对Lp的正性影响。肥胖症与高INS血症并存,但却很少有患者出现低血糖表现,这提示肥胖者体内可能存在着一种对INS产生抵抗的机制,导致机体对葡萄糖的敏感性和利用能力明显降低。大量流行病学调查也表明,肥胖症者存在IR(INS抵抗),当体重减轻后,不仅组织对INS的敏感性提高,而且能改善高INS血症。由于Lp与肥胖之间的直接联系,所以有学者认为Lp是IR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Lp与INS抵抗的相关性研究仍是目前肥胖症研究的热点。关于性激素的变化,本研究结果显示单纯性肥胖组PRL明显高于对照组,这与Yu等[4]的研究结果一致。文献报道T与Lp的分泌有关,肥胖时男性表现为负相关,女性表现为正相关[5],而本研究中单纯性肥胖组T较对照组明显升高,且与Lp呈正相关,与此报道不符,这与本研究中两组间未按性别进行T和Lp的比较有关。单纯性肥胖组E2、FSH、LH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参考文献】 [1]ZhangY,ProencaR,MaffeiM,etal.Positionalcloningofthemouseobesegeneanditshumanhomologue[J].Nature,1994,372:425432. [2]ConsidineRV,SinhaMK,HeimanML,etal.Serumimmunoreactiveleptinconcentrationsinnormalweightandobesehuman[J].NEnglJMed,1996,334:292295. [3]CasesJA,GabielyI,MaXH,etal.Physiologicalincreaseinplasmaleptinmarkedlyinhibitsinsulinsecretioninvivo[J].Diabetes,2001,50:348352. [4]YuWH,KimuraM,WalczewskaA,etal.Roleofleptininhypothalamicpituitaryfunction[J].ProcNatlAcadSciUSA,1997,94:10231028. [5]贾伟兰,项坤三,陆俊茜,等.局部体脂及内分泌脂肪调节激素对瘦素水平的影响[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0,16(2):7172.
请您在下面输入常用的Email地址、职业以便我们定期通过邮箱发送给您最新的相关医学信息,感谢您浏览首席医学网!
邮箱:职业: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