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癌的临床研究与治疗病征描述胆囊癌发生在底部多见颈部次之,体部较少。胆囊癌病人的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50岁以上者占90%。发病原因与慢性
胆囊炎、
胆囊结石密切相关、可能由于结石长期慢性刺激,致使胆囊粘膜增生;变性、进而癌变。临床表现1、消化道症状绝大多数(90%)出现消化不良厌油腻,嗳气,胃纳减少这是由于胆囊更新换代功能,不能对脂肪物质进行消化所致。2、由于胆囊癌多与胆囊结石、炎症并存,故疼痛性质与
结石性胆囊炎相似,开始为右上腹不适,继之出现持续性隐痛或钝痛,有时伴阵发性剧痛并向右肩放射。此症状占84%。3、发热25.9%的病人出现发热。4、
黄疸黄疸往往在病程晚期出现占36.5%,多由于癌组织侵犯胆管,引起恶性梗阻所致同时伴有消瘦、乏力,甚至出现恶病质皮肤粘膜黄染,伴难以治疗的皮肤瘙痒5、右上腹肿块病变发展到晚期右上腹或上腹部出现肿块,占54.5%。一是肿瘤迅速增长阻塞胆管,使胆囊肿大;二是侵犯十二指肠引起的梗阻,并同时出现梗阻症状;另外侵及肝胃、胰等,也可出现相应部位包块诊断鉴别1、超声检查:B超检查简便无损伤可反复使用,其诊断准确率达75%~82.1%,应为首选检查方法。2、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在胆囊肿块和壁内测到异常的高速动脉血流信号,是胆囊原发性
恶性肿瘤区别于胆囊转移癌或胆囊良性肿块的重要特征。3、CT扫描:CT扫描对胆囊癌的敏感性为50%尤其对早期胆囊癌的诊断不如US及EUS。4、细胞学检查:细胞学检查法有直接取活检或抽取胆汁查找癌细胞两种直接活检的方法有:B超引导下胆囊病变穿刺、PTCCS(经皮胆囊镜检查)、经腹腔镜等方法采取胆汁的方法更多,如ERCP下抽取胆汁、B超引导下胆囊穿刺PTCD、胆道子母镜等。5、ERCP:有人报告ERCP对于能够显示出胆囊的胆囊癌诊断率可达70%~90%但ER-CP检查有半数以上不能显示胆囊。6、肿瘤标记物:在肿瘤标本的CEA免疫组化研究的报告中胆囊癌的CEA阳性率为100%。连带并发症胆囊结石常规治疗1、放疗:仅做为一种辅助手段应用于手术后或已无法切除的病例。胆囊癌病灶切除加放疗的3年存活率为10.1%,而未加放疗者为0。2、化疗:胆囊癌对各种化疗药物均不敏感很难观察其疗效,多用于术后辅助治疗。常用的药物有ADM5-FU、MMC等。用药中的禁忌事项1、忌烟、酒及辛辣刺激性食物。2、忌动物脂肪及油腻食物。3、忌霉变、油煎、烟熏、腌制食物。4、忌坚硬、粘滞不易消化食物。5、忌暴饮暴食、饮食过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