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
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问专家

提建议

回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 久久医生网> 疾病百科> 疾病症状> 胆石症

用药不当诱发胆石症

时间 : 2009-12-08 01:27:55 来源:www.gmw.cn

[摘要]

用药不当诱发胆石症陆基宗 发布时间:2005-11-0909:57 来源:健康报

  胆囊炎胆结石仿佛是一对孪生兄弟,常常同时出现,互为因果。胆石症是中老年的常见病。胆石的成分来自正常的胆汁,按其所含成分比例不同构成不同种类的胆石,如胆固醇石、胆红素石和碳酸钙石等。近20年来,胆石症被称做“现代生活病”,其形成与饮食习惯、营养条件、胆囊和胆道的病理改变、地理和生活环境及身体的代谢活动等因素密切相关。鲜为人知的是,吃药也能引起胆石症。胆结石形成有两个最基本的要素:胆囊内有胆汁潴留,胆汁中胆固醇等成分“过饱和”而形成结晶沉淀。因许多药物在体内的代谢和排泄过程中能符合上述两大要素,故应警惕:当心吃药吃出胆石症来!

  能引起药源性胆石症的药物主要有:

  雌激素有些妇女,长期大量服用避孕药,而其主成分为雌激素,妇女绝经期后也要补充雌激素。而雌激素能直接影响肝胆功能,可使胆汁合成减少、胆固醇分泌增多,同时影响胆囊的收缩和排出胆汁的功能。此众多因素合并,最终形成胆结石。

  此外,女性激素中的雌二醇(E2)及孕酮除可促进胆结石外,其代谢物可通过多种途径参与成石过程。原因为:E2能增加胆汁中胆固醇含量,减低胆汁中鹅去氧胆酸含量,且减慢胆酸的“肠肝循环”;特别是E2促进胆固醇过饱和,及胆囊内胆汁的淤积,是诱发胆固醇结石的重要因素。孕酮是平滑肌松弛剂,可引起胆囊松弛,导致胆囊中胆固醇沉淀,而形成胆囊结石,且使胆固醇不能很快转变为胆固醇酯而排泄,从而形成胆固醇石。

  长效生长抑素激励剂此类药为治疗某些慢性病的常用药,对胰酶分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因其有抑制胆囊收缩的功能,导致胆汁淤积而促进胆囊结石形成。此结石有其自身特点:①发生率高,可高达50%。②为多发性,多至整个胆囊充满小结石。③多数为微小结石,结石直径多数为2~6毫米。4可逆性:停药几个月后胆结石大多自行消失。

  全胃肠外营养(TPN)TPN由氨基酸、脂肪酸和浓葡萄糖等高浓度、高营养物质组成,为慢性病和手术病人常用。长期应用后可发生胆汁淤积和胆石症。原因为:应用TPN者大多胃肠道功能差,其胃肠道缺乏食物刺激,胆囊、胆道系统也缺乏激素和神经刺激,导致胆道收缩不良致使胆汁淤积;PRN又可减少胃肠道和肝胆道的正常体液分泌量,使胆汁浓缩、潴留,从而导致胆石症。

  头孢曲松服用头孢曲松后发生可逆性胆汁淤积症状,原因是分泌到胆汁中的头孢曲松代谢物钙盐易沉淀在胆囊中,成为“结石核”;若长期服用,再辅以其他合适的条件,就可诱发胆石症。

  非甾体类抗炎药舒林酸舒林酸为吲哚美辛(消炎痛)的取代基茚的同类物,为目前治疗类风关和慢性疼痛的常用药。因它的代谢物经过胆囊排泄,故可在胆道中形成结晶(即结石前体)。

  潘生丁(双嘧达莫)为单葡萄苷酸结合物,绝大部分从胆汁排泄。长期服用潘生丁可导致单葡萄苷酸结合物的缺乏,此时潘生丁的结合减少,随胆汁排泄时可因某些细菌(特别是肠杆菌)的作用而形成不溶性物质,沉淀于胆囊胆汁中,促使胆石形成。

  凡长期服用上述药物者,应在疗程中每隔半年做一次胆囊超声检查,以便及时发现胆石症,及时调整用药和治疗。

关键词:
分享到:

更多文章>> 与“用药不当诱发胆石...”相似的文章

更多>>

胆石症疾病

实验室检查 1.胆红素代谢:当胆石引起胆管梗阻时,血清总胆红素增高,其中主要是结合胆红素增高,即1min胆红素与总胆红素之比常大于40%;如胆管完全梗阻,其比值可大于60%,尿中胆红素含量显著增加,而尿胆原 则减少... 详细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