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 2009-12-07 03:22:21 来源:www.ydbc.com.cn
丙型病毒性肝炎 , 医导网,关爱大众健康,帮您寻医导药!
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原菌。本病呈全世界分布,主要通过输血或血制品传播,尤其反复输入多个献血员血液或血制品更易发生。近年发现丙型肝炎也多见于非输血人群,主要通过注射、针刺、含HCV血液污染伤口和其他密切接触传播,并证实也可通过母婴传播。
【诊断】原则上综合诊断。参考流行病学资料,如输血及血制品史、手术史及与丙型肝炎患者密切接触史等;临床特点及常规实验室检查。确定诊断要依靠特异血清学检查。
1.酶联免疫试验(ELISA)检测血清中抗HCV
1989年以来检测抗HCV应用最早的ELISA法,以C100和5-1为抗原,其灵敏性与特异性不理想。后用第二代ELISA法,增加了核心蛋白C22和C33,其灵敏度有提高。近来建立了第三代试剂,增加了NS5蛋白,较第二代试剂更敏感。
2.HCVCDNA/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肝和血清中HCV-RNA
本法是将HCVRNA逆转录为HCVDNA,扩增放大后作电泳观察结果。应注意严格操作规程,避免实验污染。
【治疗措施】一般治疗与乙型肝炎相同。抗病毒治疗正在探索。
1.α-干扰素(α-IFN)
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有一定疗效。治疗后血清HCVRNA转阴率可达50%~80%,但停药后约半数HCVRNA又转阳,再用α-干扰素仍有效。在HCV复制指标转阴同时可见肝功能改善及肝脏病变好转。提示干扰素对HCV有抑制作用,但不能完全清除病毒。复发时间多在治后6~12个月,若治后12个月ALT持续正常,血清HCVRNA阴性,则可能治愈。其复发原因为①病毒基因型不同,一般Ⅲ型IFN疗效好,Ⅱ型疗效较差;②出现突变株;③未完全清除病毒;④耐抗病毒药物。有报告用干扰素治疗散发性丙型肝炎效果较输血后丙型肝炎好。急性丙型肝炎如ALT持续异常超过6个月,应用干扰素治疗。常用有干扰素α-2b(干扰能),用法为:每次300万U,肌肉注射,每日1次,用2周;后改为每次300万U,肌肉注射,隔日1次,用14周。一般疗程3月至6月。若增加干扰素剂量,延长治疗时间(12月或更长),可望提高疗效。近期疗效50%。
2.三氮唑核苷(rilavirin,病毒唑)
为一广谱抗病毒药,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疗效不如干扰素。对血清和肝HCV-RNA无明显降低作用。
经研究证实HCV基因组为一线状单股正链RNA病毒,属黄病毒属。由编码区、5'-非编码区和3'-非编码区组成。编码区区小事包括两部分,即结构区与非结构区。前者较保守,后者易发生变异。结构区分C区、M区和E区,相应的编码物分别是核心蛋白、基质和囊膜蛋白,由它们组成病毒颗粒。非结构区分别为NS1、NS2、NS3、NS4和NS5基因,相应编码物依次为NS1、NS2、NS3、NS4和NS5蛋白。其中NS1蛋白可能是可溶性补体结合抗原,NS3为HCV-RNA的螺旋酶,NS5为HCV-RNA指导的RNA多聚酶,故结构蛋白的主要功能是HCV的一个特点,以C基因最保守,5'-非编码区其次,E基因为高度可变区,编码的囊膜蛋白抗原性的变异使病毒逃避宿主的免疫作用。
(源自:医导网)123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