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顶信息图片推荐竟价信息 当前所有位置:首页>>>重庆>>>养牛技术牛布氏杆菌病的防治
ID号:4696人气指数:发布日期:2008-8-25本条信息离结束日期还有3195天↑布氏杆菌病是由布氏杆菌引起人畜共患的一种传染病,呈慢性经过,临诊主要表现流产、
睾丸炎、腱鞘炎和关节炎,病理特征为全身弥漫性网状内皮细胞增生和肉芽肿
结节形成。
病原
布氏杆菌共分为牛、羊、猪、沙林鼠、绵羊和犬布氏杆菌六种。在我国发现的主要为前三种。布氏杆菌为细小的短杆状或球杆状,不产生芽胞,兰氏染色阴性的杆菌。布氏杆菌对热敏感,70℃10分钟即可死亡;阳光直射1小时死亡;在腐败病料中迅速失去活力;一般常用消毒药都能很快将其杀死。
流行特点
自然病例主要见于牛、山羊、绵羊和猪。母畜较公畜易感,成年家畜较幼畜易感。病畜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来源,该菌存在于流产胎儿、胎衣、羊水、流产母畜的阴道分泌物及公畜的精液内,多经接触流产时的排出物及乳汁或交配而传播。本病呈地方性流行。新疫区常使大批妊娠母牛流产;老疫区流产减少,但关节炎、
子宫内膜炎、胎衣不下、屡配不孕、睾丸炎等逐渐增多。
症状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由于管理、营养和遗传的改变,使得以前人们通常认为的奶牛一些重要疾病的类型发生了改变。人们越来截止认识到没有明显疾病症状的亚健康状态的重要性,主要包括影响生产力的一些代谢性疾病和生产相关性疾病的发生以及一些管理方面的问题,如酸中酮病和脂肪肝、蹄叶炎、
低钙血症/乳热、皱胃异位以及繁殖失败等。
尽管传染性疾病的种类有所下降,但传染性疾病是重要的问题,而且由于养殖密度的增加而变的更为突出。美国国家动物健康监测系统奶牛‘96的一些数据表明,传染性疾病仍然是人们关注的一个大问题。奶牛乳房炎的发病率为13.4%,呼吸道疾病为2.5%,跛行占10%,腹泻占3.4%。其中,85%的奶牛死亡是由于腹泻病和呼吸道疾病引起的。
腐蹄病也叫蹄间腐烂或趾间腐烂,秋季易发病,主要表现为皮肤有炎症,具有腐败、恶臭、剧烈疼痛等症状。此病主要由于厩舍泥泞不洁,低洼沼泽放牧,坚硬物如铁钉刺破趾间,造成蹄间外伤,或由于蛋白质、维生素饲料不足以及护蹄不当等引起蹄间抵抗力降低,而被各种腐败菌感染所致。
患腐蹄病的牛羊食欲降低,精神不振,喜卧,走路跛。初期轻度跛行,趾间皮肤充血、
发炎、轻微肿胀,触诊病蹄敏感。病蹄有恶臭分泌物和坏死组织,蹄底部有小孔或大洞。用刀切削扩创,蹄底的小孔或大洞中有污黑臭水迅速流出。趾间也常能找到溃疡面,上面覆盖着恶臭物,蹄壳腐烂变形,牛羊卧地不起,病情严重的体温上升,甚至蹄匣脱落,还可能引起全身性败血症。
发现牛羊患腐蹄病应及时整修、治疗。先用清水洗净蹄部污物,除去坏死、腐烂的角质。若蹄叉腐烂,可用2%―3%来苏儿或饱和硫酸铜溶液或饱和高锰酸钾溶液清洗消毒患部,再撒上硫酸铜或磺胺粉或涂上磺胺软膏,用纱布包扎;也可用5%―10%的浓碘酊或3%―5%的高锰酸钾溶液涂抹。若蹄底软组织腐烂,有坏死性或脓性渗出液,要彻底扩创,将一切坏死组织和脓汁都清除干净,再用2%―3%来苏儿或饱和硫酸铜溶液和高锰酸钾溶液消毒患部,用酒精或高度白酒棉球擦干患部,并封闭患部。
牛布氏杆菌病的防治举报:[分类错误][重复信息][非法信息][令人反感]本信息共被举报:分类错误()重复信息()非法信息()令人反感(32)联系方式用户评论用户信息发布用户:[管理员]联系电话:4565452腾讯QQ:E-mial:IP来源留言人:
联系方式:留言内容:[请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