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梗阻 2003-8-1510:35:11
概述:
不同病因引起肠内容物不能正常运行或通过发生障碍,称为肠梗阻,为外科常见病,且迄今仍为病象复杂多变,易延误诊治,死亡率较高(10%)的外科急腹症之一。根据梗阻原因可分为:机械性肠梗阻;动力性肠梗阻;血运性肠梗阻。根据血运情况又分为:单纯性肠梗阻和绞窄性肠梗阻。根据梗阻部位分为:高位性肠梗阻和低位元性肠梗阻。根据梗阻程度则分为:完全性肠梗阻和
不完全性肠梗阻。
临床表现:
1.腹痛,为阵发性绞痛;
2.呕吐,早期为反射性;晚期可为频繁呕吐,高位梗阻呕吐早,低位者呕吐迟;
3.
腹胀,一般高位者不明显;低位或麻痹性显著且范围广;
4.肛门停止排便排气,高位或梗阻早期仍可有排气,有绞窄者可排粘液血便;
5.可见肠型及蠕动波,肠鸣音亢进伴
气过水声,腹膜炎、压痛及反跳痛为肠绞窄表现。
诊断依据:
1.阵发性腹绞痛为早期或不全梗阻之表现;而持续性腹痛阵发性加重则为绞窄性梗阻早期特点。剧烈的持续性腹痛为梗阻晚期表现且可出现休克症状;
2.早期频繁呕吐多为高位梗阻,出现较明显腹胀后才出现呕吐多为低位梗阻;
3.停止肛门排气、排便;
4.腹胀伴肠型、蠕动波、肠鸣音亢进和气过水声;
5.局限或广泛
腹部压痛反跳痛或抽出血性腹液为肠绞窄或穿孔、腹膜炎表现;
6.腹平片中显示明显扩张肠管及气液面;
7.明显或严重的全身性脱水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
治疗原则:
1.禁食
2.留置胃管、持续胃肠减压
3.补充水、电解质和维生素
4.支持治疗
5.抗生素的应用
6.中医中药
7.针炙
8.手术治疗
用药原则:
1.一般情况尚好,无明显肠绞窄休克者可一般应用,术前应用基本药物+可选药物。
2.肠绞窄、体克等严重症状者可加用升压药及鲜血或血浆以及白蛋白等特需药物。
3.激素类药物可用于中毒症状严重者。
辅助检查:
1.症状较典型者可选检查框限“A”;
2.病变复杂,症状不典型难已明确诊断者可选“A”“B”“C”所有检查专案。
疗效评价:
1.治愈:梗阻症状解除,肠道通畅,恢复排便排气,进食无腹胀.
2.好转:梗阻症状基本解除,但仍间发腹胀、消化不良症状,排便不正常。
3.未愈:症状未改善,病变肠段未切除,或肠广泛坏死甚至死亡。【相关论坛】【打印】【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