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 2009-12-07 22:41:27 来源:drug.soouo.com
肠内容物不能正常运行、顺利通过肠道,称为肠梗阻(intestinalobstruction)。是外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可由多种疾病引起,临床表现复杂多变,病情变化快,全面诊断有一定难度,死亡率高。其中绞窄性肠梗阻死亡率达10%左右,故须高度重视和及时治疗。 1、临床常根据引起梗阻的原因分类:
(1)动力性肠梗阻包括麻痹性和痉挛性两种,前者多见于急性弥漫性腹膜炎,腹部创伤和腹部手术后;后者较少见,可见于急性肠炎、肠功能失调。
(2)机械性肠梗阻临床上最常见,由肠壁病变、肠管受压或肠腔内堵塞引起,如肿瘤、粘连、蛔虫团堵塞等。
(3)血运性肠梗阻由肠管供血障碍引起,见于肠系膜血管栓塞或血栓形成。
2、其它分类
(1)根据肠壁是否有血运障碍可分为单纯性和绞窄性两类,前者不合并血运障碍。后者有血运障碍,如不及时处理可导致肠管缺血坏死和穿孔,并危及生命。
(2)根据梗阻部位可分为高位小肠梗阻、低位小肠梗阻和结肠梗阻。结肠梗阻由于回盲瓣的存在,梗阻近侧肠管易形成闭袢而高度膨胀,可发生肠壁坏死和穿孔。
(3)根据梗阻的完全程度分为完全性和不完全性肠梗阻。
(4)根据梗阻发生的急缓分为急性和慢性肠梗阻。
上述分类并不是绝对的,随着病情的发生发展,肠梗阻的性质可相互转化。
1.腹痛阵发性绞痛为一般性肠梗阻的特点,如出现绞窄,疼痛多转为持续性并明显加重。麻痹性肠梗阻腹痛一般不明显,表现为持续性胀痛。
2.呕吐早期为反射性呕吐,后期为溢出性,呕吐物为胃液、胆汁和肠液。高位梗阻呕吐早而频繁;低位梗阻呕吐发生较晚,且有粪臭味。结肠梗阻时呕吐较轻或无呕吐。
3.腹胀高位梗阻时不明显,低位时明显常伴有肠型,结肠梗阻多为周边性腹胀。绞窄性肠梗阻表现为不对称的局限性腹胀;麻痹性肠梗阻表现为全腹均匀膨胀。
4.停止排便排气为完全性肠梗阻的特征。早期仍可有排气排便,这是梗阻以下肠腔内有气体和粪便残留。某些绞窄性肠梗阻如肠套叠,可自肛门排出血粘液便。
有不同程度的腹胀,可见到肠型和蠕动波,膨胀的肠管可有轻度压痛,如出现明显压痛和腹膜刺激征,则为肠绞窄的体征,痛性包块,多为受绞窄的肠袢;蛔虫性肠梗阻,常可触及索状团块。腹腔积液时有移动性浊音。听诊时有肠呜音亢进,气过水声。肠管高度扩张时可闻及金属音。麻痹性肠梗阻时,肠鸣音减弱或消失。
1.血常规脱水时出现血液浓缩,血色素升高。肠绞窄时白细胞增高。
2.血气分析和血清K+、Na+、CI-、尿素氮、肌酐均有变化,可了解酸碱失衡、电解质紊乱和肾功能的状况。
3.X线检查X线检查对肠梗阻的诊断十分重要。在梗阻4~6小时后即可出现变化,直立位平片上可见到阶梯状的液气平面和扩张的肠管。由于肠梗阻部位不同,X线表现可不同。空肠充气时其粘膜皱壁呈"鱼骨刺样。结肠胀气位于腹部周边,显示结肠袋形。
(一)病人是否有肠梗阻典型的肠梗阻具有阵发性腹部绞痛、呕吐、腹胀、便秘、肠鸣音亢进等表现,诊断一般并不困难。但有些肠梗阻在早期表现并不典型,可与一些其它疾病相混淆,常见的有急性坏死性胰腺炎、输尿管结石、卵巢囊肿扭转等,X线的动态检查有助于鉴别。
(二)是否为绞窄性肠梗阻临床上弄清肠梗阻是单纯性还是绞窄性十分重要,因为二者在预后和处理迫切性上有明显不同,当出现下列表现时要考虑肠绞窄的可能:
1.腹痛发作急骤剧烈,呈持续性伴有阵发性加剧。
2.呕吐出现早而频繁。
3.病情发展迅速,早期出现全身性变化如脉率增快,体温上升或休克,而且抗休克治疗后改善不显著。
4.局部有压痛、反跳痛,肌紧张等明显的腹膜刺激征。腹胀不对称,腹部有局部隆起或触及压痛性肿块。
5.呕吐物为血性或肛门排出血性液体。
6.腹腔有积液,穿刺为血性液体。但在肠梗阻时腹腔穿刺宜慎重,以免刺破肠壁造成肠液外漏形成弥漫性腹膜炎。
(三)引起梗阻原因应根据年龄、病史、体征、X线检查等几方面分析。在临床上引起肠梗阻最常见的原因是粘连、疝气嵌顿、扭转、炎症和肿瘤。治疗前应尽可能明确病因,以便指导治疗。应详细询问病史并结合检查所见进行分析。有腹部手术史或腹部手术切口瘢痕、腹部外伤史、腹腔结核者应考虑粘连性肠梗阻;发生于腹部手术后早期或腹部创伤后应考虑为麻痹性肠梗阻;发生于饱餐后劳动者应考虑肠扭转。发生于儿童者多为蛔虫性肠梗阻。婴幼儿阵发性哭闹伴果酱样血便多为肠套叠。伴有腹股沟肿块者多为疝气嵌顿,老年人肠梗阻多考虑肠道肿瘤、肠扭转和粪块堵塞。
(四)梗阻部位区别肠梗阻的部位主要取决于临床症状。高位小肠梗阻,呕吐发生早而频繁,腹痛及腹胀均不明显。低位小肠梗阻以肠绞痛和腹胀为突出表现,呕吐出现晚而次数较少,并可吐粪样物。结肠梗阻时腹胀尤为明显,可无呕吐,腹痛也不严重,立位X线平片可见盲肠内有较大的液平面。
肠梗阻的治疗原则在于解除梗阻,恢复肠道通畅和梗阻所引起的全身病理生理变化。治疗方法包括基础治疗和手术治疗。
(一)基础治疗
1.胃肠减压是治疗肠梗阻的一项重要措施。通过胃肠减压可以减轻肠腔膨胀,降低肠腔内压力,减少肠腔内细菌和毒素,有利恢复肠壁血运和功能;腹胀减轻还有助于改善呼吸和循环功能。一般用单腔胃管插入胃内,注意插入位置适当和引流通畅,多可达到减压效果。
2.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急性肠梗阻一般为等渗性失水,治疗时宜补充生理盐水或平衡液,根据监测结果补充水、盐的量。如梗阻已存数日,或呕吐频繁的病人,宜适当补钾。
3.抗生素用于预防和控制感染。抗生素偏重于针对革兰氏阴性菌和厌氧菌。一般用氨苄青霉素、庆大霉素、头孢类抗生素;喹诺酮类抗生素和灭滴灵等,如诺氟沙星,根据病情酌情选用。
4.病因处理根据病因选用,如肠套叠采用空气灌肠复位,蛔虫性肠梗阻采用氧气驱虫,灌注麻油等。
5.中医中药中医中药在治疗肠梗阻上有时可起独到的作用,但不宜盲目使用。使用方剂以大承气汤为多,在胃肠减压后可经胃管注入。
(二)手术治疗
经过基础治疗,部分病人可恢复肠道通畅。如经观察24~48小时病情未见好转或短期内恶化,估计有绞窄或肿瘤及先天性肠道畸形引起肠梗阻,需要手术处理者应及时进行手术。手术方法有:
1.解除病因手术如粘连松解复位、肠切开取除异物、肠套叠或肠扭转复位术等。
2.肠切除吻合术如肠管因肿瘤、炎症性狭窄,或局部肠袢已失活坏死,则应作肠切除吻合术。
3.肠袢间短路手术引起梗阻的原因既不能解除,又不能切除时,或粘连成团无法松解时。
4.肠造瘘或肠外置术如病人情况严重,或局部病变所限,不能耐受和进行复杂手术,暂时肠造口或外置,以解除梗阻,待以后行2期手术。
5.肠排列术只适用反复多次松解肠粘连的患者。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