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报业网讯:今年10月份的一天深夜,梁园区汪女士7个月大的孩子突然从熟睡中惊醒,哭闹着并痛苦地扭动身体。伴随着腹泻的症状,小家伙哭哭停停地折腾了一夜。第二天一早,汪女士抱着孩子到我市一家大型综合医院儿科就诊,医生在询问过孩子症状和抚摸孩子腹部检查后,判断孩子患的是秋季腹泻,并开出了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特效药。 到了下午,见孩子服药后依然哭闹不停,实在放心不下的汪女士又给医生拨打了电话,再次详细叙述了孩子的症状。在了解到孩子有阵哭的表现后,医生也
紧张了起来,初步判断孩子可能患上了肠套叠,要求汪女士立刻带孩子到医院检查。在医院里,汪女士的孩子在进行了两次钡灌肠后终于恢复了平静,安然入睡。至今,汪女士还有些后怕,“要不是自己谨慎,孩子可能会因延误治疗而出现肠坏死,其后果不堪设想!”那么,肠套叠究竟是一种什么病,有这么大的能力骗过医生的眼睛,还能导致严重的后果? 何谓肠套叠 为了解肠套叠这一病症,记者采访了市第三人民医院儿科主任医师王新宇。据王医师介绍,肠套叠是婴幼儿常见的外科急腹症,以3个月至10个月的健康肥胖婴儿发病率最高,发病时患儿小肠回盲部套入结肠,造成肠管套叠部分的血液循环受阻。肠套叠发病急,发展快,若不能早期发现和及时治疗,发病24小时后就可能造成
肠壁坏死、穿孔,诱发腹膜炎,甚至危及患儿生命。 在生理上,婴幼儿回盲部系膜较长,致使回盲部游动度过大,受到外界刺激时回盲部容易套入结肠,这是导致肠套叠的内因。从外因上说,婴幼儿饮食习惯发生改变,受到细菌、病毒感染,肠道寄生虫“作乱”等原因引起的肠蠕动紊乱都可能刺激到婴幼儿敏感的部位,诱发肠套叠。 肠套叠的四大特征 阵发性哭闹、呕吐、
便血和腹部硬块是肠套叠的四大主要特征。婴幼儿不能表达自己的感受,哭闹就成为患儿发泄感受的惟一表达方式,因此王医师提醒家长在孩子哭闹时一定要留意其特点。因为肠套叠引起的腹部绞痛是阵发性的,所以患儿在哭闹时也会表现出阵发性,哭闹时面色苍白,手足乱动,呈异常痛苦状,安静时则一切如常。患儿会每隔一段时间发作一次,如此反复。 阵发性哭闹开始后不久就会出现呕吐,数小时后还可能排出暗红色血便和黏液状混合物。如果家长留意观察的话,会发现患儿有
腹胀症状,右上腹还可摸到硬块。家长若发现孩子有以上四大特征时,应想到有发生肠套叠的可能,立即送孩子去医院儿科或外科检查。 诊断和治疗 对于早期的患儿,诊断上有一定的困难。王医师说,除了简单徒手按压患儿腹部外,一般医生都会通过腹部透视的方式来诊断患儿的病情。不过肠套叠在X光下会表现出
肠梗阻症状,如果医生缺少经验或一时疏忽就很可能误诊为肠梗阻。汪女士孩子的遭遇可能就是因为在秋季腹泻高发期医生疏忽大意而没有作进一步检查所致。 对于一名有经验的医生,当发现患儿出现肠梗阻症状时应该考虑到肠套叠的可能性,并通过空气造影和钡灌肠的方式来进一步诊断病情。这两种诊断方式除了可以确定患儿的病情外,还能对早期的肠套叠起到治疗作用,帮助已套叠的肠管复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