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
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问专家

提建议

回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 久久医生网> 疾病百科> 疾病症状> 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

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应该如何治疗?

时间 : 2009-12-07 11:17:55 来源:www.gdjkw.net

[摘要]

寻医问药 健康资料 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应该如何治疗?,疾病查询

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应该如何治疗?

ARDS治疗[de]关键在于原发病及其病因,如处理好创伤,迟早找到感染灶,针对病[de]菌应用敏感[de]抗生素,制止炎症反应进一步对肺[de]损作;更紧迫[de]是要及时纠正患者严重缺氧,赢得治疗基础疾病[de]宝贵时间。在呼吸支持治疗中,要防止拟压伤,呼吸道继发感染和氧中毒等并发症[de]发生。根据肺损伤[de]发病机制,探索新[de]药理治疗也是研究[de]重要方向。

(一)呼吸支持治疗

1.氧疗纠正缺氧刻不容缓,可采用经面罩持续气道正压(CPAP)吸氧,但大多需要藉助机械通气吸入氧气。一般认为FiO2>0.6,PaO2仍<8kPa(60mmHg),SaO2<90%时,应对患者采用咱气末正压通气PEEP为主[de]综合治疗。

⑴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1969年Ashbaugh首先报道使用PEEP治疗5例ARDS患者,3例存活。经多年[de]临床实践,已将PEEP作为抢救ARDS[de]重要措施。PEEP改善ARDS[de]呼吸功能,主要通过其吸气末正压使陷闭[de]支气管和闭合[de]肺泡张开,提高功能残气(FRC)。

PEEP为0.49kPa(5cmH2O)时,FRC可增加500ml。随着陷闭[de]肺泡复张,肺内静动血分流降低,通气/血流比例和弥散功能亦得到改善,并对肺血管外水肿分嘏产生有利影响,提高肺顺应性,降低呼吸功。PaO2和SaO2随PEEP[de]增加不断提高,在心排出量不受影响下,则全身氧运输量增加。经动物实验证明,PEEP从零增至0.98kPa(10cmH2O),肺泡直径成正比例增加,而胸腔压力变化不大,当PEEP>0.98kPa,肺泡直径变化趋小,PEEP>1.47kPa(15cmH2O),肺泡容量很少增加,反使胸腔压力随肺泡压增加而增加,影响静脉血回流,尤其在血容量不足,血管收缩调节功能差[de]情况下,将会减少心输出量,所以过高[de]PEEP虽能提高PaO2和SaO2,往往因心输出量减少,反而影响组织供氧。过高PEEP亦会增加所胸和纵膈氧肿[de]发生率。最佳PEEP应是SaO2达90%以上,而FiO2降到安全限度[de]PEEP水平〔一般为1.47kPa(15cmH2O)〕。患者在维持有效血容量、保证组织灌注条件下,PEEP宜人低水平0.29~0.49kPa(3~5cmH2O)开始,逐渐增加至最适PEEP,如PEEP>1.47kPa(15cmH2O)、SaO2<90%时,可能短期内(不超过6h为宜)增加FiO2,使SaO2达90%以上。应当进一步寻找低氧血症难以纠正[de]原因加以克服。当病情稳定后,逐步降低FiO2至50%以下,然后再降PEEP至≤0.49kPa(5cmH2O),以巩固疗效。

⑵反比通气(IRV)即机械通气呼(I)与呼(E)[de]时间比≥1:1。延长正压吸气时间,有利气体进入阻塞所致时间常数较长[de]肺泡使之复张,恢复换气,并使快速充气[de]肺泡发生通气再分布,进入通气较慢[de]肺泡,改善气体分布、通气与血流之比,增加弥散面积;缩短呼气时间,使肺泡容积保持在小气道闭合[de]肺泡容积之上,具有类似PEEP[de]作用;IRV可降低气道峰压[de]PEEP,升高气道平均压(MAP),并使PaO2/FiO2随MAP[de]增加而增加。同样延长吸气末[de]停顿时间有利血红蛋白[de]氧合。所以当ARDS患者在PEEP疗效差时,可加试IRV。要注意MAP过高仍有发生气压伤和影响循环功能、减少心输出量[de]副作用,故MAP以上不超过1.37kPa(14cmH2O)为宜。应用IRV,时,患者感觉不适难受,可加用镇静或麻醉剂。

⑶机械通气并发症[de]防治机械气本身最常见和致命性[de]并发症为气压伤。由于ARDS广泛炎症、充血水肿、肺泡萎陷,机械通气往往需要较高吸气峰压,加上高水平PEEP,增加MAP将会使病变较轻、顺应性较高[de]肺单位过度膨胀,肺泡破裂。据报告当PEEP>2.45kPa(25cmH2O),并发气胸和纵隔气肿[de]发生率达14%,病死率几乎为100%。现在一些学者主张低潮气量、低通气量,甚至允许有一定通气不足和轻度[de]二氧化碳潴留,使吸气峰压(PIP)<3.92kPa(40cmH2O)<1.47kPa(15cmH2O),必要时用压力调节容积控制(PRVCV)或压力控制反比通气压力调节容积控制〔PIP,<2.94~3.43kPa(30~35cmH2O)〕。因外也有采用吸入一氧化氮(NO)、R氧合膜肺或高频通气,可减少或防止机械通气[de]气压伤。

3.膜式氧合器ARDS经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氧疗效果差,呼吸功能在短期内又无法纠正[de]场合下,有人应用体外膜肺模式,经双侧大隐静脉根啊用扩张管扩张扣分别插入导管深达下腔静脉。现发展了血管内氧合器/排除CO2装置(IVOX),以具有氧合和CO2排除功能[de]中空纤维膜经导管从股静脉插至下腔静脉,用一负压吸引使氮通过IVOX,能改善气体交换。配合机械通气可以降低机械通气治疗[de]一此参数,减少机械通气并发症。

(二)维持适宜[de]血容量创伤出血过多,必须输血。输血切忌过量,滴速不宜过快,最好输入新鲜血。库存1周以上血液含微型颗粒,可引起微栓塞,损害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必须加用微过滤器。在保证血容量、稳定血压前提下,要求出入液量轻度负平衡(-500~-1000ml/d)。为促进水肿液[de]消退可使用呋噻米(速尿),每日40~60mg。在内皮细胞通透性增加时,胶体可渗至间质内,加重肺水肿,故在ARDS[de]早期不宜给胶体液。若有血清蛋白浓度低则当别论。

(三)肾上腺皮质激素[de]应用它有保护毛细血管内皮细胞、防止白细胞、血小板聚集和粘附管壁形成微血栓;稳定溶酶体膜,降低补体活性,抑制细胞膜上磷脂代谢,减少花生四烯酸[de]合成,阻止前列腺素及血栓素A2[de]生命;保护肺Ⅱ型细胞分泌表面活性物质;具抗炎和促使肺间质液吸收;缓解支气管痉挛;抑制后期肺纤维化作用。目前认为对刺激性气体吸入、外伤骨折所致[de]脂肪栓塞等非感染性引起[de]ARDS,早期可以应用激素。地塞米松60~80mg/d,或氢化考[de]松1000~2000mg/d,每6h1次,连用2天,有效者继续使用1~2天停药,无效者迟早停用。ARDS伴有败血下或严重呼吸道感染忌用激素。

(四)纠正酸碱和电解质紊乱与呼吸衰竭时[de]一般原则相同。重在预防。

(五)营养支持ARDS患者处于高代谢状态,应及时补补充热量和高蛋白、高脂肪营养物质。应尽早给予强有力[de]营养支持,鼻饲或静脉补给,保持总热量摄取83.7~167.4kJ(20~40kCal/kg)。

(六)其他治疗探索

1.肺表面活性物质替代疗法目前国内外有自然提取和人工制剂[de]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婴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有较好效果,外源性表面活性物质在ARDS仅暂时使PaO2升高。

2.吸NONO即血管内皮细胞衍生舒张因子,具有广泛生理学活性,参与许多疾病[de]病理生理过程。在ARDS中[de]生理学作用和可能[de]临床应用前景已有广泛研究。一般认为NO进入通气较好[de]肺组织,扩张该区肺血管,使通气与血流比例低[de]血流向扩张[de]血管,改善通气与血流之比,降低肺内分流,以降低吸氧浓度。另外NO能降低肺动脉压和肺血管阻力,而不影响体循环血管扩张和心输出量。有学者报导,将吸入NO与静脉应用阿米脱林甲酰酸(almitrinebismyslate)联合应用,对改善气体交换和降低平均肺动脉压升高有协同作用。后者能使通气不良[de]肺区血管收缩,血流向通气较好[de]肺区;并能刺激周围化学感受器,增强呼吸驱动,增加通气;其可能产生[de]肺动脉压升高可被NO所抵消。目前NO应用于临床尚待深入研究,并有许多具体操作问题需要解决。

3.氧自由基清除剂、抗氧化剂以及免疫治疗根据ARDS发病机制,针对发病主要环节,研究相应[de]药物给予干预,减轻肺和其它脏器损害,是目前研究热点之一。

过氧化物岐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可防止O2和H2O2氧化作用所引起[de]急性肺损伤;尿酸可抑制O2、OH[de]产生和PMNs呼吸暴发;维生素E具有一定抗氧化剂效能,但会增加医院内感染[de]危险。

脂氧化酶和环氧化酶途径抑制剂,如布洛芬等可使血栓素A2和前列腺素减少,抑制补体与PMNs结合,防止PMNs在肺内聚集。

免疫治疗是通过中和致病因子,对抗炎性介质和抑制效应细胞来治疗ARDS。目前研究较多[de]有抗内毒素抗体,抗TNF、IL-1、IL-6、IL-8,以及抗细胞黏附分子[de]抗体或药物。

分享到:

更多文章>> 与“成人呼吸窘迫综合...”相似的文章

更多>>

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疾病

早期体征可无异常,或仅闻双肺干啰音,哮鸣音,后期可闻及水泡音,或管状呼吸音。 X线胸片早期可无异常,或呈轻度是间质改变,表现为边缘模糊的肺纹理增多,继之出现斑片状,以至融合成大片状浸润阴影,大片阴影中... 详细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