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
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问专家

提建议

回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 久久医生网> 疾病百科> 疾病症状> 唇裂

细览

时间 : 2009-12-07 00:35:07 来源:xqs.sh333.com

[摘要]

国内治唇裂性价比最高2006-08-31作者:郁蕊芬
“小菲女”赴美治疗先天性唇裂一事公开后,前往本市各大妇幼保健院咨询相关问题的准父母人数直线上升。这种发病率颇高的先天性疾病(全球每两分半钟就发生一例,上海新生儿发病率为1.71‰)引发各方关注,甚至盲目恐慌。

这一事件也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投下一颗重磅炸弹。有医生在李亚鹏的博客上留言:唇裂矫正术绝非空白!相反,国内的临床水准在国际领先!可惜,以上文字很快淹没在成百上千的跟帖中……



本报记者郁蕊芬/文

治疗费国内国外差十倍

王国民,九院“口腔颌面外科”主任教授,唇腭裂综合序列治疗及小儿语音病理障碍治疗的专家。

谈及“小菲女”,他惋惜道:她若能留在国内做手术,效果或许更好。“欧美人的唇珠(上唇正中呈珠状突起部位)、人中凹陷不明显,而我们东亚人,这两个部位都是往外翘的,在形态上大不一样的。”整形手术就像造房子,也要“因人制宜”,“人种、皮肤不同,具体做法就会不同,国外技术再先进,也不能全套照搬到中国人脸上,要进行一定的改良才行。”

接受唇裂手术的最佳年龄,是出生后3到6个月。通过治疗,“唇裂部位可以修复到接近正常人的水平”。“国外可以做的,现在,国内都可以做”,甚至,“在临床上,我们还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很多国外学者都学习临床!”

“小菲女”的术后效果是好是坏?这,目前不能预言,也不便评论,毕竟“每个国家都有技术好的(医生),也有(技术)一般般的(医生)”。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国内手术治疗费用远低于美国。“我们这里做一个‘兔唇’手术,算上麻醉费等等,6000元就可以做好了。”而在美国,全部费用相加,大约在8000美元上下。两者相差十余倍。

李亚鹏曾在博客中透露,准备设立慈善基金会,帮助“兔唇”患儿实施手术治疗。据王国民了解,这在国内也算不得是填补空白。“目前,已有的两个针对唇腭裂治疗的基金会,都是很大的国际性组织,一个名叫‘微笑列车’,另一个叫‘微笑行动’,都是在美国注册,为中国患者服务的。”“微笑列车”1999年在北京启动,名誉主席是美国前总统老布什,目前,基金会已经在中国赞助唇腭裂手术超过9万例。

治疗期 患童家长多配合

就在“小菲女”赴美治疗的同时,王国民和同事们也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旺季”。“每年暑假,是学龄儿童集中治疗的时段。”他告诉记者:“唇裂的治疗、恢复在技术上没有问题,关键在于患者及其父母的配合。孩子自己要能吃得起苦,父母也要重视,及时带孩子治疗、复诊,回去之后,坚持对孩子进行语音训练,这样就能恢复得很好。”

23日,上午10点,九院四楼,“唇腭裂中心”专家门诊门前,30多个候诊位座无虚席,走廊里还站着患童及家属,医生、护士穿梭其中,本已狭窄的走廊更显局促。14岁的小林趁着暑假,从武夷山市来上海复诊。近五六年里,她已经先后十余次进出九院。若是初见,很难察觉她外形上的异样――人中处浅浅的疤痕、鼻翼两侧稍稍的不对称,但,面对陌生人的目光,她习惯于躲避,头微微地垂下,眼神飘向远方,一副羞涩的模样。

一旁,林爸爸将她的病史娓娓道来:“一生下来就发现她有这个病,我们特别着急;3岁开始做手术,前后做了五六次,把里头、外面的生理缺陷慢慢修补好了。一开始发音还是有问题,2000年到这里来接受语音训练,慢慢的有所改善……”

“你现在的发音还有问题吗?”记者试图让小林开口。她眼睛盯着爸爸,声音很轻、语速不快,但吐字还算清晰:“以前讲话,除了爸爸妈妈,外头人都听不太懂。”

“学校里的老师、同学也听不懂吗?”

“一开始听不太懂。后来,要好的同学能听懂了。我不太愿意说话……”

“以前,她上课不大愿意回答老师的问题。”林爸爸补充:“不是她不懂,她很聪明的,完全可以表达自己的意思。都是因为声音发不清楚,说话都是鼻音,哎,从小人际交往就有障碍。”作为主治医生,王国民认为小林的进步很快,“刚来的时候,说什么听上去都是‘哼、哼’的鼻音,现在好多了,除了舌尖还不大会用劲,其它都挺好的。”让记者意外的是,唇裂的治疗涉及颇广。比如小林,经过两次手术后,原来参差不齐的牙齿已经基本排整齐,只剩下最后一颗门牙需要移位。等明年暑假,她的鼻翼部位也要做一些调整,把软骨延长,再把左侧鼻翼的凹陷挑高。

唇裂者 求职求爱障碍多

在王国民接手的患者中,有的从事销售工作,有的考上了研究生,还有的做起了能言善辩的律师。但,在众多唇裂患者中,他们只是占少数的幸运儿。“在发音不清的患者中,性格内向的占了8成以上。在单纯的生理治疗之外,医生不得不做心理干预,鼓励他们,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建立人际交往的能力。”

遗憾的是,在融入社会的过程中,医生的呵护相比残酷的现实,显得势单力薄。

在百度网的“唇裂吧”里,一则题为《望大家都能关注唇裂患者,不要异样的眼光》的帖子引起了记者的注意:

自卑感不是一天养成的,也不是我想要的。虽然,我还算很开朗,但每次在公开场合,我都不敢正视大家,总是避开别人的眼光。我并不是那种内向得在这种场合讲不出话的人,我其实很喜欢表现自己。这是一种矛盾。

……

毕业前,我做了一次手术,在北京“协和”做的,不怎么理想。找工作、应聘的时候,就戴个口罩,那时流行禽流感,正好说是“为了预防”……但,不可能一直戴着口罩吧,摘掉以后,还是挺受歧视的。

对这,我想大家也都和我一样习惯了,有心理准备吧?只觉得不公平,但不公平的事太多了啊,也挺无奈的。

第一次去男朋友家也是,她妈妈表面上不说什么,后来,我从他朋友口中得知,他妈妈对我不满意。这也难怪呀,哪个父母受得了?怕遗传,怕办喜酒的时候,亲戚会来看热闹,谁能一下子就接受呢?也不能怪别人,但心里绝不能怪自己!

现在,参加单位组织的会议,我已经很自如了,也会发言;在KTV,也敢在不认识的人面前唱歌。我很喜欢唱歌,没看清我长相的人,还建议我去参加“超级女声”呢。我笑而不答,心里想:让我怎么去呢,对得起自己,对不起观众啊……

但是,如果有机会,我一定会鼓励自己走出来,机会没有限制,不要自己封闭自己!!如果你也和我一样,你也和我一起努力吧,走出阴影,做自己想做的!!”

署名为“loveyy511”的网友的心路历程,在唇裂患者中非常普遍。网友“有故事的人”今年25岁,接受采访时,他说:“(唇裂)对自己没有影响是不可能的,但是我会尽可能把这种影响降到最低。”他说的“影响”,指的是因为吐字不清,在找工作时遭到用人单位的委婉拒绝。

21岁的上海女孩金炜将“性格比较内向,不太容易接近别人,不太擅长人际交往”,归咎于受了唇裂的影响。“我平常就算很开心,笑的时候,也是用手捂着嘴的。”马上就要升入大三,求职、就业近在眼前,对此,她颇为担心:“怕以后找工作,会受到影响。比如涉外的、窗口的工作,就不能去应聘,这样可能会少掉很多机会。”影响会多大,她坦言:目前心里还没底。



关键词:
分享到:

更多文章>> 与“细览”相似的文章

更多>>

唇裂疾病

视诊。 详细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