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
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问专家

提建议

回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 久久医生网> 疾病百科> 疾病症状> 大肠癌

大肠癌最爱找上哪些人群?――中新网

时间 : 2009-12-07 22:35:17 来源:www.chinanews.com.cn

[摘要]

中新网新闻中心是中新网最重要的频道之一,24小时滚动报道国内、国际及社会新闻。每日编发新闻数以万计。

  大肠全长约150至170公分,呈ㄇ字形,分为盲肠、结肠及直肠,然后到肛门,结肠又分为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及乙状结肠。

  吸收水分、电解质:小肠主要功能是养分吸收,食物变成液体状的食糜后进入大肠,大肠负责水分及电解质吸收,并储存粪便。大肠肌肉分成内环肌及外纵肌,同时收缩时,会形成袋状结构,粪便就会逐步前进。

  储存粪便:食糜进入盲肠时,呈液体状,进入升结肠的顶端时,已呈现半液态的粪便,到横结肠时,粪便更进一步浓缩成粥状,到降结肠及乙状结肠时,粪便已是固态状,到直肠时就是成形的粪便了。每天若有1,500ml食糜进入大肠,最后粪便排出时只剩下80ml到150ml。

  食糜进入大肠后,要花8小时到15小时才能到达横结肠。但正常人早餐后15分钟会有便意,这是因为胃肠反射,脑部传达指令,让直肠收缩,以20公分为一段,将粪便强力往前推进,产生便意。

  台湾民众的大肠癌危机

  排行:2006年癌症发生人数第一位、2007年十大癌症第三位

  发生原因:和年纪、饮食及生活习惯、炎性大肠病(如溃疡性大肠炎及克隆氏疾病)、遗传(包括遗传性非息肉症大肠直肠癌,HNPCC及家族腺瘤性息肉症,FAP)等有关。

  常见症状:便血大便习惯改变、腹胀、腹部摸到肿块、贫血体重减轻,但早期大肠癌几乎完全没有症状。

  各部位发生比率:升结肠30%、横结肠10%、降结肠60%

  息肉大小与大肠癌有关吗?

  大肠息肉依病理分类分为增生性息肉及腺性息肉,超过八成的大肠癌与腺性息肉有关。根据研究,息肉愈大,罹患大肠癌机会愈大。若息肉小于2公分,815%可能转变为大肠癌,2及3公分以上者,成为大肠癌机率分别为1422及2133。

  什么人需要做大肠镜?

  ●疑为大肠癌之上述症状者。

  ●溃疡性大肠炎患者。

  ●年纪大于50岁,大便潜血反应阳性者。

  ●曾经罹患大肠腺瘤、大肠癌、乳癌、卵巢癌及子宫内膜癌之患者。

  ●家族史有大肠癌、遗传性多发性腺瘤、遗传性非多发性腺瘤及大肠直肠癌。

  如何预防大肠癌?

  1.定期筛检

  50岁后应定期做大肠直肠癌筛检,包括大肠镜检,目的是及早找到息肉,在尚未演化成癌症前摘除。

  2.高纤饮食

  减肉减油、多蔬少油不炸、减少肉类摄取,以鸡、鱼等白肉或豆类,取代猪和牛等红肉。大肠构造比较适合多吃高纤蔬菜、水果、全b类食物,可帮助肠道正常蠕动,让排便顺畅。

  3.适量维生素摄取

  研究发现,缺少钙质、维他命A、C、E及矿物质硒,都会增加大肠癌罹患率。增加钙质摄取、适度吃一些乳酸菌。

  4.少喝酒

  每天饮酒不超过一杯,饮酒对健康有正、反两面影响,对于大肠癌来说,可能增加罹患机率。

  5.不吸烟

  不只大肠癌,吸烟增加所有癌症的风险。

  6.多运动

  每天至少做30分钟体能活动,如步行、慢跑甚至跳舞,有助肠子蠕动。

  7.保持理想体重

  身体脂肪量过高者也是癌症的高危险群,宜保持适当体重。

  文章摘自台湾《元气周报》
分享到:

更多文章>> 与“大肠癌最爱找上哪...”相似的文章

更多>>

大肠癌疾病

一.实验室检查 除作血常规以了解患者有无贫血外,尚可根据诊断和鉴别诊断需要进行其它各项化验检查,其中大便潜血试验,大肠癌生物学标记物的检测等对早期诊断大肠癌,具有积极的意义。 1.便潜血试验 由于大肠癌常... 详细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