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 2009-12-07 23:09:01 来源:zazhi.qe.cn
目的:尝试在兔眼角膜上建立有效的大泡性角膜病变(bullous keratopathy,以下简称BK)模型,为今后研究该病的损害机制和治疗方法奠定基础。方法:将11只成年新西兰大白兔,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于显微镜下在角
目的:尝试在兔眼角膜上建立有效的大泡性角膜病变(bullouskeratopathy,以下简称BK)模型,为今后研究该病的损害机制和治疗方法奠定基础。方法:将11只成年新西兰大白兔,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于显微镜下在角巩缘做约1.5mm宽隧道切口,使用5号一次性注射针头,尖端弯成90度角,伸入前房钩取、破坏角膜内皮层,镜下可见内皮层脱落,破坏面积约占角膜内皮面的80%。术后1―4w后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术后100%实验兔发生BK,范围达100%。肉眼及显微镜下可见角膜明显水肿,呈灰白色混浊,表面呈大泡状;组织学切片显示BK眼角膜明显增厚,上皮细胞有水肿、退变、间隙积液、大泡形成、表面不规则、少量炎症细胞浸洞,角膜基质排列紊乱,细胞间隙明显增宽,后期近角膜上皮例有新生血管形成。结论:通过破坏兔眼角膜内皮层的方法建立BK动物模型,方法简便、实用、有效,为今后进一步研究BK的病理改变和治疗奠定了实验基础。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