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
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问专家

提建议

回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 久久医生网> 疾病百科> 疾病症状> 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治疗方

时间 : 2009-12-07 15:03:47 来源:www.qihuang99.com

[摘要]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的一种急性疱疹性皮肤病。其临床特点为数个簇集水疙群,排列成带状,单侧分布,伴有明显的神经痛。可发生于任何部位,多见于腰部。 1 .冰硼散治带状疱疹 [方剂] 冰硼散、凡

肢体语言能够显示贫富・普外科|凉血消风饮治疗银屑病
・藏医|藏医药对疫病防治的认识和
・百家医说|温阳扶正大法的临床抗炎机
・健康资讯|南京儿童医院医生毛晓君不
・切诊|病可水C第十五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的一种急性疱疹性皮肤病。其临床特点为数个簇集水疙群,排列成带状,单侧分布,伴有明显的神经痛。可发生于任何部位,多见于腰部。1.冰硼散治带状疱疹[方剂]冰硼散、凡士林。[制用法]用冰硼散、凡士林各适量,调成糊状,敷于患处。每天1次。[验证]廖xx,男,24岁,1989年4月16日诊。腰背部出现米粒状水疤5天,疼痛微痒,逐渐增多,且向背部蔓延,周围皮肤微肿胀、灼热。曾用抗生素类药物治疗,效果不显,而且继续扩展。食少,头晕,口苦,大便2天1次,小便短赤,舌质红、苔薄白,脉弦滑。即选上方,以冰硼散4支,加凡士林1:3量调成糊状,敷于患处,每天1次,4天即告痊愈。2.龙韭液清热凉血[方剂]活地龙(即蚯蚓)2克

,鲜韭菜根30克。
[制用法]将上两味洗净,捣烂,加少量香油调拌均匀,置瓶内放阴凉处备用。使用时取其液涂患处,每日2次,外用纱布固定。
[功效]清热凉血、解毒止痛。主治带状疱疹。
[验证]据《河南中医》介绍,用此方治疗带状疱疹26例,均在发病2-3天用药,2-5天内痊愈。治愈后局部不留瘢痕,无毒性及不良反应。
3,仙人掌治带状疱疹
[方剂]新鲜仙人掌、粳米粉、米泔水各适量。
[制用法]仙人掌去针及绒毛,切片,捣烂,再加人粳米粉和米泔水适量。捣和均匀使成粘胶状以备用。用时将已制好的胶状物敷于患处,外盖油纸,绷带包扎固定。每隔3-4小时换药1次。
[功效]除痒止痛。
[验证]据《浙江中医》介绍,仙人掌清热解毒,经用此方治疗30例,分别观察,一般1-4天即结痂痊愈。
4.杉木炭方治带状疱疹
[方剂]杉木炭(或松毛灰)若干,冰片少许,麻油适量。
[制用法]将杉木炭研细,加冰片,用麻油调成糊状。以棉签或毛笔蘸敷患处。每隔2-3小时局部干燥即搽敷1次。
[功效]除痒止痛。
[验证]治疗30例,分别于1-4天结痂痊愈,无毒副作用。
5.蜂胶制剂治带状疱疹
[方剂]蜂胶15克,95%酒精100毫升。
[制用法]将蜂胶加人95%酒精内,浸泡7天,不时振摇,用定性滤纸过滤后即得蜂胶酊。使用时用棉签蘸蜂胶酊涂患处,每日l次。涂药期间注意保持局部皮肤干燥。
[功效]解毒,燥湿,止痛。主治带状疱疹。
[验证]潘x,女,50岁。开始左胸背部有蚁爬感,继而剧痛且出现有水泡。检查:沿右侧第四肋至胸背部有八簇水泡,呈带状分布,水疱透明,有红晕。同侧腋窝淋巴结如花生米大小,有触痛。诊断为带状疱疹。用上方治疗用药5天痊愈。
6.外用蜈蚣粉治带状疱疹
[方剂]蜈蚣适量。
[制用法]将蜈蚣置于瓦片上,以文火焙干,研为细粉,加少许香油调成糊状,备用。用时涂搽患处,一般每日3-5次。
[功效]解毒,镇痛。
[验证]刘x,男,18岁。因到河塘游泳,2日后左肋处起不规则的红斑,继则出现成群的粟粒至绿豆大的丘疹,迅即变成水泡,透明澄清,疱壁发亮,周围红晕,患部胀痛,有灼热感,难以忍受。在医院皮肤科诊断为“带状疱疹”。给以炉甘石洗剂外搽,肌注维生素氏无效。后用蜈蚣粉外搽患处,1日痛减,3日水泡消失,5日结痂痊愈。
7.马齿苋膏治带状疱疹
[方剂]新鲜马齿苋100克。
[加减]如已破溃者加黄连粉10克同敷。
[制用法]将新采的鲜马齿苋洗净、切碎,捣成糊状涂敷患处,日换l-2次。如已破溃用野菊花煎汤洗净后再敷药。
[功效]本品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之功,对热毒疮疡内服外敷均佳,故用以治疗本病亦有良效。
[验证]韩xx,男,37岁。就诊日期:1987年11月15日。患者因重症肝炎用激素治疗34天,左臂及大腿外侧出现成群的斑丘疹及米粒大小之疱疹,呈带状分布,基底部发红,剧痛难忍,诊断为带状疱疹,乃停激素予本方外敷,每日l次,当日疼痛明显减轻。2日后疼痛消失,疱疹变瘪,5日斑丘疹消退,疱疹结库而愈。
[备注]疱疹切勿刺破,以防继发感染。相关文章导读:
收藏到:
分享到:

更多文章>> 与“带状疱疹治疗方 ”相似的文章

更多>>

带状疱疹疾病

与水痘患者的血象一样,带状疱疹患者粒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分类比例正常。 组织病理主要变化见于神经及皮肤,与单纯疱疹一样以细胞变性为主,本病的神经损害系在一个或数个邻接的背根神经或脑神经节中由严重的炎症... 详细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