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 2009-12-07 14:17:42 来源:www.hzqs.com.cn
皮疹、丘疹、带状疱疹的症状: 疱疹专题为您提供疱疹病因、症状、治疗方法、预防保健、病毒性疱疹的症状、病毒性疱疹图片及带状疱疹的图片等相关知识。来杭州强生泌尿外科医院健康网在线咨询专家、与患友交流疱疹治疗
皮疹难看又难受 皮疹、丘疹、带状疱疹是临床常见的体征,据统计有100多种疾病伴发皮疹,其中以病毒、细菌、立克次体、螺旋体、支原体及霉菌等致病微生物引起的感染性疾病性皮疹最为多见,带状疱疹其他如变态反应、结缔组织病、维生素缺乏症及一些原因不明的疾病亦可发生皮疹,皮疹形态可多种多样,同一种皮疹可见于不同疾病,同一疾病可出现不同皮疹。
传染性皮疹放大(镜下)
常见皮疹、丘疹、带状疱疹的症状类型如下: 一、斑疹 为真皮内血管扩张而使局部皮肤呈红色,不高出亦不凹陷,可以看见但摸不到,指压可褪色,大小不等,并可融合成片状。又可分以下几种: (一)红斑由皮肤血管充血引起,呈红色,加压后褪色,压力除去后又恢复红色,可是点状、斑状、环状或融合成片状。 (二)出血斑致病因子使皮肤血管变性或血管周围变性萎缩,红细胞从血管内溢出到皮肤或粘膜内引起,有出血点(小于2mm)、紫癜(3mm--5mm)和淤斑(大于5mm)之分。 (三)色素斑(色素沉着)为斑疹后期色素增多所致。 二、丘疹 为表皮或真皮浅层内局灶性水肿、炎性浸润或异物沉积,毛囊角化发炎形成皮面局限性隆起,直径多小于1cm,可看见亦可摸到。丘疹可大小不等,分散或群集,亦可融合成片。丘疹多由斑疹转化而来,故亦称“斑丘疹”。 三、疱疹、带状疱疹 亦可由丘疹转化而来,高出皮面,内有腔隙,常在表皮层内或表皮与真皮之间,可呈限界性凸起,内含液体,初发为水疱疹,继可为浆液疱疹,若继发感染,浆液变成脓液而称为脓疱疤疹。 三、荨麻疹 为皮肤局部暂时性水肿突起,常伴发瘙痒及烧的感,突然发生,经数小时后又迅速消退。 强生泌尿外科医院专家:诊断准确,系统治疗 1、仔细询问病史 (一)过敏史有否药物或食物过敏史,此次有否服用过或接触过可能引起过敏的药物、食物或其他物品。 (二)既往史应询问有否其他疾病史,如结缔组织病、风湿或结核病史 (三)应询问有关的流行病学史 2、明确皮疹特点 (一〕出疹时间及其与发热的关系多数发疹病伴有发热,皮疹一般在发热后若干天出现,不同疾病发疹时间不同。少数发疹与发热同时出现。 (二)出疹部位顺序及皮疹性质 1.出疹部位及顺序如麻疹先从耳后出现,后为面、颈、躯干,四肢及手足心。猩红热则自颈、胸、腹部出疹。 2.皮疹大小、数目、颜色及形状如麻疹为红色斑丘疹,疹问皮肤正常,疹多时可融合成片;风疹则为少数斑丘疹;猩红热皮疹弥漫性潮红,有红点;伤寒病人则为少数充血性皮疹。 (三)皮疹消退情况麻疹皮疹消退后可有色素沉着及脱屑;猩红热皮疹消退可有大片脱皮。 (四)皮疹相关体征麻疹病人可有口腔粘膜疹;猩红热病人可有草毒舌、巴氏线及口周苍白圈等。 3、伴随症状及体征 大多发疹病均伴有发热,应注意热型、热程及伴随症状,有否咳嗽、腹痛、腹泻、恶心或呕吐等症状及头痛、呕吐、神志障碍等中枢神经系统表现。 4、辅助检查 (一)血象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升高多提示细菌感染,但伤寒时白细胞减少,嗜酸性粒细胞减低或消失。流行性出血热重型病人白细胞明显升高,并出现异常淋巴细胞。 (二〕病原学检查是许多发疹性疾病,尤其是细菌感染的确诊手段,应尽早在用抗生素前检测,并须反复多次检测。 (三)血清学检查常用血清免疫学检测。 (四)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检测脑脊液。 (五)呼吸道感染须同时行胸部X线检查。 治疗 强生泌尿外科医院医生指出,对于皮疹的治疗不是单一的,而要根据病情和患者情况做个性化的方案。通常情况治疗如下: 1、病因治疗 2、一般疗法 发热期应卧床休息,给予足够水分和易消化食物,保持皮肤清洁,减少感染。 3、对症治疗 (一)荨麻疹及药物疹引起僵痒者可口服抗组织胺药、维生素C等,外用抗过敏及止痒剂。 (二)水痘引起的皮疹应加强皮肤护理避免抓伤,可用5%碳酸氢钠或0.25%炉甘石洗剂涂皮肤以止痒,也可口服抗组织胺药物。疱疹破后,可涂2%龙胆紫和抗菌药物软膏,如并发肺炎、脑炎应对症治疗,有继发细菌感染时,及时应用敏感的抗生素。 对传染性疾病引起的皮疹,应积极早期隔离病人,避免与病人接触,及早采用药物进行自动或被动免疫。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