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 2009-12-07 09:13:32 来源:drug.soouo.com
丹毒是β-溶血性链球菌侵入皮肤或粘膜网状淋巴管的急性炎症。好发于下肢和面部,常因皮肤轻微损伤或足癣感染引起。丹毒一般起病较急,蔓延快,但很少有组织坏死,一般不化脓易传染为特点,常伴有全身反应,容易复发。
起病急,患者常有头痛、畏寒、发热等全身性症状。数小时或数日内,患部皮肤表现为烧灼样疼痛,颜色鲜红的片状红疹,中间较淡,边缘清楚,并略隆起,发热。手指轻压可使红色消退,但压力除去后,红色即很快恢复。红肿向四周蔓延时,中央红色消退,脱屑,颜色转为棕黄。周边可有大小水泡,附近淋巴结常肿大,疼痛。
面部丹毒皮肤斑呈蝴蝶状,眼睑明显肿胀致睁眼困难。头皮丹毒由于组织致密,局部疼痛较重,容易并发颅内感染。
几种特殊类型的丹毒:
1、大疱性丹毒红肿区皮肤出现大疱,内含浆液脓性渗出物,局部症状较重。
2、坏疽性丹毒以皮肤坏疽为主要病理改变。局部皮肤迅速变成暗红或青黑色,发生大疱。数日后出现边缘明显的皮肤坏疽。全身症状严重,可并发败血症。
3、蜂窝织炎性丹毒由多种链球菌感染所致。炎症不仅局限在皮肤内的网状淋巴管内,而且还可侵入皮下软组织形成蜂窝织炎。全身症状和局部症状均很严重,迅速出现高热、寒战、谵妄、昏迷,发生中毒性休克,局部皮肤和皮下组织坏死。此类患者死亡率较高。
4、迁移性丹毒红肿的皮斑边消退边发展,此起彼伏,连续不断。病程可绵延数周,全身症状轻微。
5、复发性丹毒属于慢性丹毒,当症状消退后,每隔数周,数月或数年就再发生一次,全身症状和局部表现轻微,常于数日后自愈。复发性丹毒多发生于下肢,屡次复发可使下肢淋巴系统阻塞,形成淋巴性水肿,皮肤变厚甚至发展成象皮病。
根据丹毒的典型临床特征,诊断一般不难,但应与急性蜂窝织炎鉴别。
1、好发面部、小腿,皮肤常有擦伤或足癣。
2、片状红斑烧灼样疼痛、鲜红、边缘清楚,压之可退色。消退后局部皮肤呈棕黄色,不出现组织坏死及化脓,易复发等特征。
3、发病急骤,有高热、寒战、头痛等全身症状,体温可高达39~40℃。
4、血常规检查,白细胞与中性粒细胞增高。
1、卧床休息,抬高患肢,隔离,防止交叉感染。
2、及时应用抗生素,剂量要大,且不宜过早停药,在症状控制后3~5天后停药,以防复发。可用青霉素、红霉素、头孢霉素等。
3、病变局部及其周围皮肤涂擦碘酊,碘离子透入淋巴管,能防止感染蔓延,或用5%硫酸镁湿热敷。
4、迁移性丹毒和复发性丹毒,可用小剂量紫外线照射,每次50~100rad,每周二次,共3~4次。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