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
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问专家

提建议

回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 久久医生网> 疾病百科> 疾病症状> 丹毒丝菌病

类丹毒图片(图谱)

时间 : 2009-12-07 19:13:48 来源:www.jipinmei.cn

[摘要]

类丹毒图片(图谱)

图片介绍:

类丹毒    类丹毒杆菌引起的急性皮肤炎症。此菌可引起猪等动物的急性传染性疾病,也可传染给人。损害为边界清楚的局限性肿胀,红或紫红色,边际稍隆起,中间稍下陷,向周边发展,可伴低热。偶有水疱、坏死,局部灼痛或痒感,伴淋巴结肿大。全身型少见,败血症更少见,可致死亡。与接触鱼、肉并有小外伤感染有关,潜伏期1~5天。治疗首选青霉素,也可用其他抗生素。病因:  类丹毒是流行于动物,尤其是猪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属乳酸杆菌科,易使猪受染引起猪丹毒。健康猪和牛、羊、鸡、鱼、虾等都可成为带菌者,兽医、家畜饲养者、鱼虾水产经营者、屠宰工人、炊事员及家庭主妇等均可因手部外伤后接触带菌鱼、肉或被鱼刺等刺伤而受染。人被传染后,可发生类似丹毒的损害,属中医丹毒的范畴。  本病的病原是猪红斑丹毒丝菌,或称猪丹毒杆菌,多存在于病畜生肉上(特别是病猪或病鱼),对外界环境抵抗力很强。从事肉类或罐头加工的工人以及渔业工作者。临床表现  潜伏期为1~3天。初起时患处疼痛,可有轻微发热、头痛及全身酸痛等症状,数日以后皮疹出现。通常发生于手部,表现为一个疼痛的红点,逐渐扩大,成为一片边界清楚的紫红色斑状肿块,边缘部分稍高起,不化脓,也不破溃,可有水疱。自觉瘙痒或刺痛,手指如被波及,常因肿胀及按痛不能自由屈伸。  本病损害多较局限,少数病人有弥漫或泛发的皮疹,为边界清楚的紫红斑,中央部分逐渐消退,成为环形、回形或奇形怪状的损害,可以远离病菌进入皮肤的部位。病人有发热及关节炎症状。  大多数患者经3周自然痊愈,有些病人在皮疹消退后不久,在原处或附近未患病处又发生皮疹。  本病与丹毒皮损有时相似,但丹毒为鲜红色斑,水肿显著,好发于小腿及颜面,全身症状明显。类丹毒皮损多呈紫红色,好发于手指及手足背,全身症状较轻,有职业接触史,有条件者做患部组织培养猪红斑丹毒丝菌阳性。  一般分为局限型、全身型及败血症型三种类型:  ①局限型类丹毒。较常见,好发于手部。感染后1~2日局部皮肤暗红肿胀,逐渐形成境界清楚的紫红色斑,中央部分消退,边缘隆起向周边扩展,偶有水疱和坏死,可有局部淋巴结肿大。局部灼痛和瘙痒,一般无全身症状,不治亦可于数周或数月后自然痊愈。  ②全身型。皮损弥漫或泛发,伴发热及关节症状。  ③败血症型。皮损更多,全身症状更重,可出现心内膜炎,甚至致死。后两型很少见。   根据职业特点和手部切伤或刺伤接触感染史,诊断不难,应与丹毒及蜂窝组织炎鉴别。后两种病发展迅速,损害区色泽鲜红,且有畏寒、发热等明显全身症状。  治疗 首选青霉素,四环素、红霉素、麦迪霉素;  皮损局限者治疗以大剂量青霉素肌肉注射,或于病灶周围以青霉素与盐酸普鲁卡因混合作环状封闭。局部禁用水洗。弥漫型或发生败血症者,除用青霉素外,可内服磺胺类药,或注射免疫血清。  接触猪肉及鱼类等水产品时防止刺破及切伤皮肤。做好肉品加工及水产部门的卫生防疫工作均有利于预防本病的发生。 

网友评论:我说两句:称呼
分享到:

更多文章>> 与“类丹毒图片(图谱...”相似的文章

更多>>

丹毒丝菌病疾病

活检厚皮片培养分离红斑丹毒丝菌优于病损扩展边缘处的针刺吸取物培养.从磨损鲜红的丘疹所获取的渗出物作培养也具有诊断价值。为诊断丹毒丝菌性关节炎或心内膜炎需从血液或滑膜液分离细菌。编码为16srRNA的红斑丹毒... 详细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