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第21期摘录如发现有乱码,请点击下面链接浏览原文
正文摘录:
2006年7月第3卷第21期・中医中药・玉屏风散加昧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复发的临床观察巢国俊’陈金川。(1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北京,10()040;2福建省漳州市中医院眼科,福建漳州,363()00)[摘要】应用王屏风散加味预防浅层型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复发39例,并设单纯口服维生素治疗37例为对照组。结果1年内观察组复发3例,复发率7.69%。,对照组复发9例。复发率24.32%,两组有显著差异,提示应用玉屏风散加味可降低浅层型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复发率,从而降低其致盲率。[关键词】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玉屏风散;中医药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为常见角膜疾病,易反复发作,并造成角膜混浊以致失明。随着抗生素及皮质类同醇的广泛应用.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目前尚无确切有效的药物可以干预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复发,唐由之教授自50年代开始即在临床应用中药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临床经验提示玉屏风散具有较好的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复发的作用,为了对此进行验证。作者在临床上应用玉屏风散加味进行抗复发治疗观察,收到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l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复发性浅层型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96例,105只眼,呈树枝状角膜浸润改变78例.85只眼,地网状角膜浸润改变18例,20只眼;男性52例,女性44例;年龄14~63岁,平均36.52岁:曾复发2~7次,此次复发至就诊时间为1~7天。1-2诊断标准与分型『”①有感冒、发热或特定的发病诱凶,反复发作。②角膜知觉减退,结膜充血。③角膜混浊,呈树枝状、地图状或盘状改变。④荧光素角膜染色(+)。根据角膜病变形态分为浅层刑:病变呈树枝状.地网状;深层型:病变呈盘状和基质坏死型。本研究人选病例均为浅层型。2治疗方法先予O.1%无环鸟苷滴眼液点眼,l~2次/|l,同时以氧氟沙星滴眼液点眼,每日4次。治疗2周后,有85例痊愈(畏光、流泪、眼痛消失,角膜溃疡愈合,荧光素染色阴性);8例有效f上述症状体征明显减轻);无效3例;治愈率88.54%,总有效率96.88%。所有痊愈者续用上述药物减量治疗5天,并在痊愈后即将85例痊愈患者中76例随访条件较好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9例42只眼,男性22例,女性17例,年龄14~55岁,平均34.6岁。应用乇屏风散加味治疗,予生黄芪12g,炒白术10g,防风10g;伴咽干、眼干涩者加枸杞子10g,麦冬10g;乏力甚者加太子参10g,上方每日1剂水煎服,以14天为l疗程,问隔7天,冉行下1个疗程治疗,共治疗3个疗程。对照组:37例38只眼,男性23例、女性14例,年龄15~4岁,平均32.87岁。予口服Vi饵。每天3次,VitB6每天3次,以14天为1疗程,间隔7天,再行下1疗程治疗,共治疗3个疗程。随访:两组患者随访以1年为期,观察自痊愈后1年内复发情况。3结果3.1复发标准出现畏光流涮、眼痛、角膜上皮缺损、溃疡,呈点状、树校状或地图状改变.荧光素染色阳性.并排除细菌性角膜炎、真菌性角膜炎等其他疾病,即诊为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复发。3.2结果分析观察组39例中有3例复发,复发率7.69%;对照组37例中9例复发,复发率24_32%;两组复发率有显著差异,复发情况见表1。表明应用玉屏风散加味口服预防单纯疱疹病(下转第123页)分的混合体,具有濡润作用,根丁肾气,得肾阳之蒸化而成,气因水而不燥,水[大1气的温养而不寒,并借气之动力来运动布散滋润,无论是心移热于肺,还是“二阳结“,还是
肾阴虚致龙雷之火上浮都能耗散真气,水无火而寒,气无所依而散.故使肺失去濡润而不能。水径四布,五经并行,更不能“通调水道”。上无水涵则烦渴引饮,尿频量多,凶肺气亦不足则伴疲乏无力,
气短易汗,
皮肤粗糙,干燥,无泽。脾失濡润则健运无能.不能散精上输于肺,胃所“游益之精气”不得转输,吸收而直接渗流于下,表现为消谷善饥,故在临床上对
消渴病患者应特别注意是否“肺气”、“脾气”不足,肺气虚可见:咳嗽无力,气短不足以息,动则忧甚,咯痰清稀、面色咣白,声音低微,体倦乏力,自汗畏风,舌淡苔白,脉虚无力,住消渴病中则为烦渴多饮,或狂饮无度。脾气虚可见:食少纳呆,脘腹胀痛食后尤甚,大便溏薄,倦怠、乏力,少气懒言,面色萎黄,肌肉
消瘦或肢体浮肿,舌淡苔白,脉象缓弱等,在消渴病中则为消谷善饥,或多食无度。若是则应积极地予以补益,使其恢复,如此才能取得满意的疗效,达到彻底治愈,使体健如初。(收稿日期:2()06―04―16)MEDICINEINDUSTRYlNFORMATION医药产业资讯107
阅读此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