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 2009-12-07 07:51:42 来源:www.shjs120.com
胆管结石分为肝内胆管结石和肝内胆管结石。肝外胆管结石:多位于胆总管下端,病理改变有胆管梗阻,继发性感染,肝细胞损伤,胆源性胰腺炎。
胆管结石分为肝内胆管结石和肝内胆管结石。肝外胆管结石:多位于胆总管下端,病理改变有胆管梗阻,继发性感染,肝细胞损伤,胆源性胰腺炎。肝内胆管结石;限于一叶肝内胆管,也可惯犯分布与两叶,以肝左叶居多,多合并肝外胆管结石,除具备肝外胆管结石病理改变外,还有肝内胆管狭窄,胆管炎或肝胆管癌的病理变化。
胆管结石的临床表现:胆管结石,梗阻继发胆管炎时,可出现夏柯氏三联怔:腹痛(位于剑突下或右上腹,呈阵发性,刀割样绞痛)寒战、高热,黄疸。
急性胆管炎分为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和急性化脓性胆管炎,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是一种胆汁淤积综合征,其特征是肝内,肝外胆道因纤维化性炎症逐渐狭窄,并最终导致完全阻塞而发展为肝硬化。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的病因尚不清楚,理论上致病因素包括毒物,感染因素或免疫紊乱。虽然肝内铜含量增加,但用青霉胺治疗并无明显降低,说明肝内铜含量增加是一种继发现象(正如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时)。尽管巨细胞病毒和Ⅲ型呼吸肠道病毒对肝内胆管有影响,但患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的患者很少有上述病毒感染的证据;免疫功能失调可能是主要的病因,常见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HLA-B8,HLA-DR3与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的发病有关。已证实免疫系统调控失调及T淋巴细胞参与了胆管的破坏。
该病多见于年轻男性,而且往往与炎性肠病,尤其是溃疡性结肠炎有关。其起病一般呈隐匿性,可有渐进性加重的乏力,瘙痒和黄疸。以右上腹疼痛和发热为表现的进行性胆管炎发作不常见。一些患者可有肝脾肿大或有肝硬化的表现。该病后期呈门脉高压,腹水,肝功能衰竭等肝硬化失代偿期表现。
急性化脓性胆管炎系胆道梗阻(最常见为胆石梗阻)使胆汁淤滞、胆管内压力迅速增高所致胆道急性化脓性感染。感染的菌种主要是革兰氏阴性杆菌,其中大肠杆菌最多见。本病起病急剧凶险,是我国胆石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起病常急骤,突然发生剑突下或右上腹剧烈疼痛,一般呈持续性。继而发生寒战和弛张型高热,体温可超过40℃。常伴恶心和呕吐。多数病人有黄疸,但黄疸的深浅与病情的严重性可不一致。近半数病人出现烦躁不安、意识障碍、昏睡乃至昏迷等中枢神经系统抑制表现,同时常有血压下降现象。往往提示病人已发生败血和感染性休克,是病情危重的一种表现。体温升高,脉率增快可超过120次/分,脉搏微弱,剑突下和右上腹有明显压痛和肌紧张。如胆囊未切除者,常可扪及肿大和有压痛的胆囊和肮脏,白细胞计数明显升高和右移,可达2~4万/mm3,并可出现毒性颗粒。血清胆红素和碱性磷酸酶值升高,并常有GPT和r-GT值增高等肝功能损害表现。血培养常有细菌生长。
关键字Tags:胆管结石胆管炎上一篇:吃夜宵当心吃出脂肪肝结石病下一篇:40岁以上肥胖女性当心肝内胆管结不容错过的精彩内容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