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词条
胆管结石与胆管炎目录概述病因临床诊断检查化验项并发症治疗方法预防注意事项编辑本段概述 胆管结石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胆管结石是指原发于胆管系统(包括肝内胆管)内的结石,结石的性质大多为含有多量胆红素钙的色素性混合结石。胆囊内一定存在结石,在我国,胆管结石多数属于这一类。继发性胆管结石是指胆囊内结石通过扩大的胆囊管进入胆总管而形成的结石,结石的形状和性质多与胆囊内的结石相同。多数呈多面形的胆固醇混合结石。由于继发胆道感染,结石的外层带有胆红素钙沉着。编辑本段病因 胆管结石的病因主要是
1.胆道感染,胆道蛔虫、胆汁淤积导致。
2.胆道感染引起胆道炎症,以及由于细菌的作用为
胆石形成创造了条件。
3.胆道蛔虫残体可成为胆石的核心,甚至胆石的大都可由虫体构成。
4.胆汁淤滞可使胆汁成分沉淀积聚,有利于形成胆石。
胆管炎系胆道梗阻(最常见为胆石梗阻)使胆汁淤滞,胆管内压力迅速增高所致胆道急性化脓性感染,感染的菌种主要是革兰氏阴性杆菌,其中大肠杆菌最多见。编辑本段临床诊断 有典型的Charcot三联征者,特别在过去有
胆囊结石病史者,胆总管结石的诊断一般并不困难,但如仅表现为三联征中的1个或2个症状者,诊断常须借助于一些辅助检查方法,对无黄疸的病人可作静脉胆道造影,能显示胆管内结石影和扩张的胆管,而在有黄疸的病人必须与肿瘤或肝内胆汁郁积症所致的梗阻性黄疸,以及肝病或肝炎等所致的肝细胞性黄疸作鉴别,在肿瘤(如胰头癌或壶腹癌)阻塞胆管时,黄疸一般呈现进行性加深,体检时常可扪及肿大和无压痛的胆囊,并常有恶病质表现,而肝病或肝炎引起的黄疸,一般较淡、并且不伴有腹部绞痛史,肝功能试验常有明显异常,肝内胆汁郁积症一般也无腹痛史,可能有服用特殊药物史,后两种疾病的B超检查均显示囊和胆管无扩张现象,而胆管结石所致的胆管梗阻,除有胆绞痛外、尚有典型的波动性黄疸史,如无感染时、肝功能一般在正常范围内,在诊断困难时、应用PTC、CT、ERCP以及同位素肝胆显象图等检查,常有助于鉴别诊断。
胆总管结石的典型临床表现为胆绞痛,发热、
寒战和黄疸、即Charcot三联征,但有不少病人缺乏完整的三联征表现,多数病人有剑突下偏右突发性绞痛,可放射至右肩背部,但亦有少数人可完全无痛,仅感上腹闷胀不适,约2/3的病人继急性腹痛发作后出现寒战和高热,一般继腹痛后12~24小时开始出现黄疸,此时腹痛常已缓解,黄疸一般不很深,并有波动性的特点,有时黄疸也可为少数胆总管结石病人唯一的临床表现,黄疸时常有尿色变深,粪色变浅、以及皮肤瘙痒等,体检时在上腹及右上腹部有压痛和肌紧张,胆囊常不能扪及,在病程较长的病人扪及肿大的肝脏和脾脏,肝脏质地较硬。编辑本段检查化验项 1.白细胞升高,核左移、血清胆红素测定提示为梗阻性黄疸。
2.B超检查胆管内有结石。
3.口服胆囊造影多胆囊不显影,PTC、ERCP检查见肝内胆管扩张,胆管梗阻等。
4.CT检查有胆管扩张或结石存在。
5.磁共振胆系成像(MRICP)可显示胆及胆管前病变。编辑本段并发症 1.毒血症和感染性休克
2.肝,肾、肺、心、脑等多脏器功能衰竭
3.胆管纤维化性狭窄
4.胆汁性肝硬变
5.门脉高压症,...编辑本段治疗方法 .手术治疗原则:
(1)尽可能取尽结石;
(2)切除肝内的感染病灶;
(3)解除胆管狭窄及梗阻;
(4)建立通畅引流。
4.手术方式及选择;
(1)经切开胆总管探查取石后切开之胆管上端通畅,无狭窄、远端也通畅、无狭窄者可仅做胆总管切开取石加T管引流术。
(2)经探查取石后胆管上端通畅,或虽有结石残留,但无结石远侧胆管的绝对狭窄,而胆总管远端狭窄者可选用经十二指肠的Oddi’s括约肌切开成形术,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术或胆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
(3)经探查证实切开之胆总管上端仍有难以取尽的结石残留和/或胆管狭窄者,可依下列原则选择手术:
1)结石和/或胆管狭窄局限于肝左外叶,而远端胆总管通畅者可做左外叶切除加胆总管T管引流术;
2)结石和/或胆管狭窄局限于肝门部,第二、三级胆管、而且手术可切开这部分胆管取石,做胆管成形者、可选用肝门部胆管盆式成形空肠吻合术;
3)结石和/或胆管狭窄位于肝门部二,三级胆管以上、手术难以取尽结石,矫正这部分胆管狭窄者,可在主要病变部位,切除狭窄胆管近端部分的肝组织,显露近端扩张的胆管,取出结石、将该部分肝内胆管与空肠吻合,同时做胆总管或肝总管空肠吻合;
4)为防复杂的肝内胆管结石残留或复发,可将一段Roux-en-y的旷置肠袢埋置于皮下以便于手术后经皮下盲袢用胆道镜取石或引流。
(4)胆总管切开探查的适应证:
1)既往或现在有黄疸病史;
2)术前影像学检查或术中扪及胆管内有结石,蛔虫或肿瘤者;
3)术前影像学检查显示胆管扩张或术中发现胆总管直径≥1.5cm者。编辑本段预防 胆管结石与胆管炎是相互依存,互为因果、绝大部分的胆管炎都有胆结石存在,胆道结石与胆道蛔虫有密切的关系,蛔虫卵或残骸在胆管中沉淀形成结石的核心,故防治
胆道蛔虫症就显得重要,因此、要注意饮食卫生,防止“病从口入”,发现肠蛔虫症及时驱虫,胆管结石如小于1.0cm,可试用中西医结合方法利胆排石,部分病人可排出胆石,如结石引起胆管梗阻并发胆管炎,则应到医院治疗。编辑本段注意事项 1.肝脏及胆道肿瘤,壶腹部周围肿瘤。
2.各种急慢性肝炎。
3.胆囊炎,胆结石。
4.硬化性胆管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