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
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问专家

提建议

回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 久久医生网> 疾病百科> 疾病症状> 胆囊癌

胆囊癌

时间 : 2009-12-07 08:33:19 来源:mc.seu.edu.cn

[摘要]

第五章胆道系统疾病的诊断
[上一章]
[下一章]胆囊癌
上一页

原发性胆囊癌是一种恶性程度较高的肿痛。由于早期无特殊症状和体征,诊断往往被延误。胆囊癌在X线造影时多不显影。其他检查方法仅能发现一些晚期的征象,并无特异性。超声检查能直接显示胆囊壁的增厚和胆囊腔内的肿块以及肝脏和淋巴结的转移灶,显著地提高了胆囊癌的临床诊断水平。

胆囊癌大体形态不一,多数为浸润性的硬性癌,胆囊壁明显增厚或厚薄不均,高低不平。可浸润临近组织。乳头状癌较少见,可能从乳头状瘤或息肉恶变而来,癌肿突入胆囊腔内,影响胆囊排空。肿瘤如阻塞胆囊颈,致使胆囊明显增大,囊壁变薄,类似胆囊脓肿或胆囊积液。胆囊癌大多数为腺癌.约占70%~90%,偶见鳞癌。腺癌又可分为浸润型(硬化型)、粘液型(胶质癌)、乳头状腺癌三种,早期浸润型腺癌局限于颈部壁内,晚期囊壁弥漫性增厚。

胆囊癌扩散较快且较广泛,癌细胞可直接浸润到临近的肝、十二指肠、横结肠等组织,也可转移到卵巢、乳房、肺、脊柱、皮肤、直肠等。淋巴径路的播散,一般包括胆囊管及肝门附近的淋巴结,大网膜区域淋巴结,以及纵隔与锁骨上淋巴结等。癌瘤如压迫门静脉和转移至肝脏则可并发腹水或消化道出血。

胆囊管阻塞时可继发感染积脓。约70%的胆囊癌同时合并有胆囊结石

胆囊癌多伴有慢性胆囊炎胆石症病史,晚期则产生显著症状。右上腹部持续性隐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晚期出现黄疸并且进行性加深,并有发热、腹水等。

查体有肝脏肿大,右季肋下可扪及坚硬而无压痛的肿物。胆囊X线造影、腹腔镜检查和腹腔镜下胆囊穿刺造影,对诊断有一定帮助。

CT检查可显示胆囊肿大、团块和结石影。

[声像图特征]

胆囊癌的声像图可分为五型。

一、小结节型(图5-8-1):为胆囊癌较早期的表现。病灶一般较小,为1~2.5cm。典型的呈乳头状中等回声,团块自囊壁突向腔内,基底较宽,表面不平整。好发于胆囊颈部,在合并多发结石时可能漏诊。因此,对胆囊结石的病例作超声检查时,需改变体位使结石移动,观察颈部囊壁的改变有助于提高小肿瘤的显示率。

二、蕈伞型(图5-8-2)

三、厚壁型(图5-8-3):胆囊壁呈现不均匀增厚,可以是

四、混合型(图5-8-4)

:呈现为胆囊壁的增厚伴有乳头状或蕈伞状肿块突人胆囊腔,即蕈伞型加厚壁型的表现.此型较为多见。

五、实块型(图5-8-5):肿囊肿大,液性腔消失,呈现为-个弱回声或回声粗而不均的实性肿块;或胆囊内充满不均质的斑块状回声,有时可见结石的强回声团伴有声影。因癌肿浸润肝脏使得肝与胆囊

需与胆囊癌鉴别的胆囊病变主要可归结为两类:一类是胆囊壁本身良性病变形成的增厚或隆起性病变。如慢性胆囊炎、腺肌增生症、良性腺瘤、胆固醇息肉、炎性息肉、肉芽肿等。慢性胆囊炎增厚多属均称性增厚,内壁也较规则,其厚度也不如厚壁胆囊癌显著。腺肌增生症在壁内显示出小囊状结构是其特征。息肉一般都小于1cm,可资鉴别。

另一类是胆囊腔内回声性伪像形成的肿块伪像,如:无声影或声影不明显的堆积状泥砂样结石、陈旧性的稠厚胆汁团或脓团、凝血块等。这些异物与胆囊壁均有分界线,改变体位观察时,多可见其移动,易于作出鉴别。

实块型胆囊癌须与肝脏或横结肠肿瘤相鉴别。实块型虽然丧失了正常胆囊的形态特征,但其解剖学标志-肝中裂由门脉右支根部指向胆囊颈部的高回声线仍然存在是其重要特征。当肿块内有结石的强回声和声影时,则可靠地证实肿块来自胆囊。结肠肿块有含气体强回声的粘膜腔是其特征。有时尚需与右肾肿瘤或胰头癌鉴别。

超声检查对发现胆囊壁隆起性病变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早期胆囊癌在形态上呈隆起性病变者占80%~90%。超声显像对胆囊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有重要作用。良性病变多数在1cm以内,而恶性肿瘤大多数超过1cm。肿瘤形态,对胆囊壁有无浸润,以及单发或多发等,也有助于胆囊恶性肿瘤的诊断。

关键词:
分享到:

更多文章>> 与“胆囊癌”相似的文章

更多>>

胆囊癌疾病

实验室检查: 1.血液检查 :多发现贫血和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少数病例可有类白血病反应。 2.血清生化检查:血清总胆红素增高,血清一分钟胆红素增高,碱性磷酸酶,胆固醇也可升高,α-谷氨酰转肽酶增... 详细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