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 2009-12-07 16:36:39 来源:www.cqdj.cn
国家高级营养师章言
重庆医科大学教授曾繁荣
无论是在胆囊还是胆管里出现结石,都被称作“胆石症”。胆石症虽然算不上大病,但小小一块或几块石头埋藏在肚子里,时时闹点儿“脾气”,搅得人腹胀、疼痛,甚至持续数十年,严重发作时还可并发化脓性胆管炎、感染性休克、胆囊破裂……甚至导致死亡。
人们都知道肝脏是一个重要器官,称它为“心肝宝贝”,殊不知“肝胆相照”,包括胆石症在内的胆管疾病同样会对健康和生命构成威胁。肝与胆,好似一对亲密无间、休戚与共的“兄弟”。胆附着在肝上,肝包裹着胆,任何一方患染疾病都会殃及对方。比方说,患上胆结石,可以导致肝脏感染;肝脏功能状态不好,可以累及胆囊发炎。可见,古人用“肝胆相照”来描述这对同甘共苦的器官,是多么贴切!肝脏每天制造大约两茶杯胆汁(约800毫升),储存在与之相连的胆囊里面。这是一种粘稠的黄绿色的碱性液体,带有苦味。胆囊是一个梨形的袋状器官,约10厘米长,它是“仓库”,专门收集和存放胆汁。当食物进入小肠后,胆囊就会收缩,让胆汁沿着胆管流入小肠――乳化分解里面的脂肪,使其与消化酶充分接触,然后被人体吸收。这是一个完美的合作过程,倚仗这个过程,满足人体对脂类等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可是,一旦胆囊里面长出结石,挤占了“仓库”存放胆汁的地方;或者胆管里长出结石,堵塞了胆汁的通道,胆汁就不能及时前往小肠帮助乳化、分解脂肪,人就会消化不良。而当结石移位或嵌顿在胆管时,腹部胀痛、恶心呕吐、不思饮食、右肩放射性疼痛等一系列症状便接踵而至,严重的还会出现寒战、高烧、黄疸症状。医学临床发现,胆石症可反复发作,一块或几块小石头可引发急性胆囊炎、胆囊穿孔、胆囊坏死,甚至急性胰腺炎、胆汁性肝硬化等疾病,老年患者还可能因胆壁化脓、坏死、穿孔而导致休克。此时再去医院治疗,就不仅仅是拿掉肚里一块小石头那样简单了。体内为什么会长“小石头”?这要从胆汁的成分和结石的分类谈起。胆汁的成分有胆固醇、胆盐、卵磷脂等,正常情况下,三者在胆汁中保持一定比例,胆固醇处于溶解状态。一旦三者比例失调,胆盐过少或胆固醇过多,过多的胆固醇便会沉淀下来形成结石。胆结石有三种类型:胆固醇结石、胆色素结石、混合型结石。无论哪一种,都和人们日常膳食营养及生活习惯息息相关。顾名思义,胆固醇结石的主要成分是胆固醇,这类结石占胆石症的70%~80%。这是一种大小不一表面光滑“硬邦邦”的石头,藏匿于胆囊深处,平时几乎感觉不到它的存在。有时它却很不安分,要“走动走动”(移位),搅得人牵肠挂肚般疼痛不适。高脂肪、高胆固醇膳食和体型肥胖,是形成胆固醇结石的温床。天天吃荤、顿顿吃肉,胆汁中胆固醇浓度必然升高,当胆固醇的浓度达到饱和后,它便会沉淀下来形成结石。同样,胆色素结石的主要成分是胆红素。这是一种松软易碎像泥沙样的小石头,常常生在胆管里。有些人长年吃素,以为胆结石不会光顾自己,其实不然。只吃粮食不沾荤腥,人体需要的脂肪、蛋白质摄入不足,容易使胆囊里的胆汁排放减少,造成胆汁浓缩、淤积,致使胆红素析出结晶而形成结石。混合型结石是由胆固醇钙盐、胆红素钙等构成的一种成分复杂的结石,本文不再赘述。
易患胆石症的几种不良习惯
不吃早餐。胆囊里存放的胆汁,随一日三餐有规律的排放进入肠道。如果不吃早餐,空腹长达10多个小时,胆囊里储存的胆汁滞留时间过长排放不掉,就会浓缩沉淀形成结石。而坚持每天按时吃早餐,让你的胆囊在清晨收缩运动、“吐故纳新”,会大大减少结石生成的机会。久坐不动。胆结石为何喜欢光顾肥胖者?因为肥胖者大抵不爱运动,使得腹壁松弛内脏下垂,压迫胆管。久之,胆汁排泄不畅,胆囊肌张力减退,胆汁逐渐淤积、浓缩、沉积,最后形成结石。每天活动,饭后散步,可加快胃肠蠕动,降低血胆固醇含量,改善胆固醇代谢,避免结石形成。喝水过少。体内缺水致使血液粘稠、胆汁淤滞,是形成胆结石的诱因之一。平时勤喝水、多喝水,可稀释胆汁并促使胆汁排出,无疑会减少结石生成。饮酒过量。长期大量饮酒导致肝脏损伤、病变,致使胆汁分泌和排放受阻。酒精还刺激胆囊剧烈收缩,诱发胆石症急性发作。毫无疑问,预防和治疗胆石症必须从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入手,提倡吃早餐,爱运动,多喝水,少饮酒,保持适宜体重。
“两忌”与“三宜”
胆石症的发生、发展与饮食因素密切关联,因此营养治疗的总原则是低脂、适糖、高纤维,做到“两忌”和“三宜”。一忌高脂肪。高脂肪膳食促使胆囊收缩素分泌,刺激胆囊收缩加重疼痛。尤其要严格限制动物性脂肪摄入,如肥肉、猪油、填鸭、肥鹅、奶油。可适量选用植物油,并均匀分配到一日三餐中去。二忌高胆固醇。胆固醇绝对量的增加是引起胆固醇结石的原因,而控制食物胆固醇摄入可降低体内胆固醇水平,避免胆固醇代谢障碍,防止结石形成。无论在急性期、缓解期还是恢复期,患者都应少食富含胆固醇的食物,如动物内脏、蛋黄、咸鸭蛋、松花蛋、鱼子、蟹黄等。宜吃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易于消化吸收,对胆囊的刺激远远小于脂肪和蛋白质,并补充能量,增加肝糖原,保护肝细胞。胆石症患者宜吃含有多糖的粮谷类、薯类等复合碳水化合物,限制砂糖、葡萄糖摄入。提示老年人应少量多餐。多餐刺激胆汁分泌,保持胆道通畅;相反,暴食暴饮常常是胆石症、胆囊炎发作的诱因。宜吃膳食纤维,即粗杂粮、绿叶蔬菜、新鲜水果等。膳食纤维增加胆盐排泄,抑制胆固醇吸收,降低血胆固醇含量,减少胆石生成,并有利胆作用。牙齿松动、脱落的老年人可选用质地柔软、刺激性小的膳食纤维品种,如果胶、藻胶。宜吃富含维生素的新鲜蔬菜和水果。维生素A有助于胆管上皮生长并保持它的完整性,促进病变胆道修复。维生素k对内脏平滑肌具有解挛镇痛作用,可缓解胆道痉挛引起的胆绞痛。vc促使多余胆固醇转变成胆汁酸,避免生成结石。补钙引起结石?这是许多人的困惑。的确,结石的生成少不了钙的参与。但是,这并不表明减少了钙的摄入就能预防结石,或者补了钙会促使、引发结石的形成。研究证明,补钙增加结石发生风险的论点缺乏依据。人在漫长的一生中,几乎各个阶段都需要补钙。从快速生长发育的婴幼儿算起,到青春期的青少年,再到女性的妊娠期、哺乳期、绝经期,最后到每个人的老年期,都需要增加钙的摄入。只要膳食摄取的钙符合推荐量标准,即健康成人800毫克/日,老年人和青少年1000毫克/日,都不仅是安全的,也是有益的,不会增加患胆结石和肾结石的危险。钙不是引起结石的祸根,但补钙并非多多益善。补钙的学问很多,老年朋友应掌握一些这方面知识,以防盲目补钙、过量补钙、重复补钙的危害。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