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 2009-12-07 23:40:46 来源:drug.soouo.com
胆汁性肝硬化(biliarycirrhosis)为肝内细小胆管炎症、肝内胆汁淤滞或肝外胆道梗阻所致的肝硬化。肝内胆汁淤滞可由于肝炎病毒感染或某些药物如氯丙嗪、甲睾酮、砷剂等引起。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为原因不明的长期肝内胆汁滞留。继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多为胆总管结石、肿瘤、外来压迫或胆管狭窄、严重华支睾吸虫感染等引起。
1、共同特点
(1)多见于中年女性。
(2)阻塞性黄疸的表现,黄疸显著,皮肤瘙痒明显,尿色深黄,粪色轻淡,且易产生脂肪泻(粪质软,油腻状,具恶臭)。
(3)部分患者可于眼睑部及肢体部出现扁平状或结节状黄疣。
(4)可有皮肤黑色素沉着、白斑、丘疹、疱疹和由于维生素A吸收障碍所引起的皮肤粗糙及干燥。
(5)由于维生素D的缺乏和钙的吸收障碍,可产生骨质软化、骨质疏松,甚至发生骨折,患者常感腰背及肋骨等处疼痛。
(6)由于维生素K和毛细血管脆性增加或血小板减少,可出现鼻出血、齿龈出血等症状。
(7)肝脏明显肿大,质硬,表面平滑或呈颗粒状。早期即可出现脾肿大,晚期并发门脉性肝硬化和门静脉高压。
(8)晚期出现肝硬化的各种表现,如蜘蛛痣、食管与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全身性水肿、腹水、肝性昏迷等。
2、个别特点
(1)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发病多缓慢,病程中一般无腹痛与发热,黄疸程度可有波动。
(2)继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一般发病较快,常伴有畏寒发热、腹部疼痛,患者可先有胆道手术或胆道结石等病史,亦可伴有恶性肿瘤的其他症状,黄疸往往进行性加深,如为胰头癌所致的胆道梗阻,有时可触及肿大的胆囊。
1、中年以上妇女,皮肤明显瘙痒、肝大及黄疣等。
2、具有阻塞性黄疸的特征,血液中胆红素增高(以直接胆红素为主),直接胆红素测定阳性。尿液中出现多量胆红素。胆汁中胆红素和粪便中粪胆原减少。血清中碱性磷酸酶可增高。
3、血清脂类总量,特别是磷脂及胆固醇增高。
4、肝功能衰竭时,血清白蛋白减少,血清蛋白电泳显示γ球蛋白增高。
5、由于凝血酶原合成障碍,可测得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延长。
6、粪便中脂肪酸钙和脂酸量增多。
7、X线钡餐检查,可显示食管与胃底部静脉曲张,小肠肠曲扩张,环状襞条纹消失,粘膜型紊乱等。骨骼X线片可示骨质疏松、软化。
8、血清中脂蛋白阳性。
9、B超、CT检查在肝外梗阻病例胆总管直径增大。
10、内镜胰胆管进行造影术(ERCP)在肝外阻塞病例可见梗阻在胆总管或左、右肝管。
11、肝穿刺活检常可明确诊断。
1、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可试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2、D-青霉胺能降低肝内铜水平,并有抑制免疫反应和抗纤维化作用,125~500mg/d,长期服用能延长患者生存期。
3、免疫抑制剂环胞素、苯丁酸氮芥、氨甲喋吟或硫唑嘌吟。
4、对症治疗应用熊脱氧胆酸或利福平降低黄疸和减轻瘙痒,前者每日4次,每次2~4片(10~200mg),后者每日2次,每次150mg。
5、补充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K制剂及钙剂。
6、继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主要是去病因治疗,解除胆道梗阻。
7、应严格控制各种感染。
1、继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医生必须争取早期诊断和及时手术以去除病因。
2、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在诊断尚不明确时,医生应动员患者接受肝穿刺活检,以明确诊断。
3、在治疗和观察过程中,医生应注意并发症的发生,如肝性脑病、上消化道大出血等。
4、饮食宜以低脂肪、高碳水化合物和高蛋白质为主,脂肪摄入量每日低于40g。
5、要警惕医疗误区患者要到医院就诊,诊断继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应住院手术或内镜下解除胆道梗阻;考虑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但诊断仍不明确亦需住院行肝穿刺活检,不要到无执业资格的诊所就医,尤其是不要找"游医"、"土医"看病,不明性质"草药",可能会加重肝脏的损害,甚者可引起肝衰竭,有生命危险。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