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 2009-12-07 07:07:16 来源:www.fh16.cn
胆汁性肝硬化 肝脏瘀血: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慢性缩窄性心包炎和各种病因引起的肝静脉阻塞综合征(Budd-Chiari综合征),均可使肝内长期瘀血、缺氧,而导致肝小叶中心区肝细胞坏死、萎缩和消失,网状支架塌陷
肝脏瘀血: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慢性缩窄性心包炎和各种病因引起的肝静脉阻塞综合征(Budd-Chiari综合征),均可使肝内长期瘀血、缺氧,而导致肝小叶中心区肝细胞坏死、萎缩和消失,网状支架塌陷和星芒状纤维化,称瘀血性肝硬化。
由心脏引起的肝硬化也称为心原性肝硬化,在形态上呈小结节性肝硬化。这类肝硬化均有肝脾肿大,肝功能损害可不严重,但也可表现为轻度黄疸,溴磺肽钠试验阳性,血清白蛋白量减少和腹水等。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是一种慢性胆汁淤积性肝病,既往由于临床医生缺乏对此病认识,而且本病早期无症状或症状较轻,许多患者被诊断为病毒性肝炎或隐原性肝硬化,造成误诊误治或延误治疗。PBC的确切病因尚不清楚,遗传和免疫因素可能起重要作用,有报道本病患者家族中的发病率较一般人群高100倍。PBC病变特点为肝内小胆管进行性破坏和非化脓性炎症,最终可形成肝硬化。本病从出现症状至确诊的时间平均为8个月,最长5年;90%以上患者为女性,发病年龄多见30~70岁。皮肤瘙痒往往是最早出现的临床表现,一半以上的患者有此症状,一旦发生一般难以自然消失,此时却常被患者或临床医生误为皮肤病而不被重视,直至出现皮肤和巩膜黄染,才想到肝病可能,但由于多数医院缺乏相关辅助检查,确诊仍较困难。瘙痒的机制目前尚不清楚,既往认为可能和胆汁酸积聚刺激皮肤神经末梢有关,现在发现可能和内源性阿片肽释放增多有关。黄疸通常在瘙痒发生6个月以后出现,约1/4患者二者可同时出现,但极少发生在瘙痒以前。随着病程进展,胆汁分泌障碍使得脂类物质在肠道内消化与吸收减少,患者可出现脂肪泻、体重减轻、乏力及脂溶性维生素A、D、K和钙吸收不良,长期可导致骨质减少,出现骨痛、自发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终末期患者因肝硬化可有脾大、蜘蛛痣、腹水、下肢水肿及近端肢体肌肉萎缩等临床表现。
免费咨询 福华医疗网――您的私人医生帐号:密码:题目:选择科室内容: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