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
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问专家

提建议

回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 久久医生网> 疾病百科> 疾病症状> 登革热

湖南在线

时间 : 2009-12-07 12:57:48 来源:hunan.voc.com.cn

[摘要]

“登革热”防治ABC--------------------------------------2001-08-3013:52:18 编者按:今年5月以来,泰国等一些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爆发“登革热”。仅曼谷及周围地区已发现3000多例病人,死亡60余人。 何为“登革热”?其流行区域主要在哪里?我们该怎么预防?本报特摘发《科技日报》、《深圳商报》、《人民日报》等媒体的有关文章供读者参考。“登革热”及其流行区域 “登革热”和“登革出血热”是由蚊虫传播的病毒性虫媒病,也就是通过蚊虫的刺叮吸血传播的。它的病原是黄病毒科黄病毒属的登革病毒,重要媒介是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 “登革热”的症状是:发热伴头疼,骨关节和肌肉疼痛、食欲减少、恶心、呕吐,还可能伴有颜面潮红、皮疹、浅表淋巴结肿大、眼结膜出血、肝脾肿大等,病人在发病前3至5日传染性最强,因为没有供预防使用的疫苗,惟一的预防措施就是避免前往“登革热”的疫区。 “登革热”主要流行于北纬25度到南纬25度间温暖潮湿的热带和亚热带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威胁着全球2亿以上人口的健康,每年向世界卫生组织报告的发病人数有数千万人,有50万的住院病例,其中90%的病人是15岁以下的儿童,平均的死亡率为5%,死亡在2万人以上,它是仅次于疟疾的重要热带病。 在东南亚,常见于泰国、越南、菲律宾、新加坡、柬埔寨等国家,我国的广东、广西、海南等地区,也是登革热病的高发地区。在我国,最严重的一次流行是1980年,当时,广东、广西两省共45万人发病,有71人死亡。“登革热”的诊断和治疗 一、诊断:在流行季节,来自流行区15天内的患者或在当地感染发病的患者,凡具备登革热一般症状,并符合突然起病,发热24-36小时达高峰,皮疹,表浅淋巴结肿大,束臂试验阳性,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等特点者,结合流行病学资料可作出临床诊断。首例(批)病人和新发疫区病人的确诊必须以血清学和病原学作为依据。 “登革热”病人中凡出现1个器官以上出血、肝肿大、血小板减少(10万/UL以下),血液浓缩者可诊断为“登革出血热”,登革出血热病人如出现休克症状,脉压低或血压低,红血球容积增高者,可诊断为登革休克综合征。 “登革热”的临床表现轻重不一,在非新疫区和流行区尤易误诊,应注意与流感、伤寒、麻疹、猩红热、暴发型流脑、斑疹伤寒、钩体病、流行性出血热等相鉴别,有脑损害的病人应与病毒性脑炎鉴别。 二、治疗: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药物,主要为对症和支持疗法,应强调病人早期卧床休息,发热以物理降温为主,也可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配合中医中药治疗。禁用水杨酸类退热药,以防止引起溶血、胃肠道出血粒细胞减少。对高热、呕吐、胃纳差者尽可能先口服补液(水分及电解质),如口服无效,可按病情需要,给予静脉补液,但不宜应用高渗糖补液,补液过程应细心观察,注意早期脑水肿症状和警惕输液反应的发生。注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严重出血病例,考虑发病机制以变态反应为主,可应用较大剂量的肾上腺皮质激素,并及时使用止血药物如安络血、止血敏,口服云南白药,静脉滴注维生素乙K等,尚需输入新鲜血液或血小板;对严重的胃肠道出血不止可试用胃管输入冰冻盐水,也可应用去甲肾上腺素口服治疗。 休克病例按感染性休克处理,可先快速滴注50%碳酸氢钠、林格乳酸钠溶液,生理盐水或50%葡萄糖生理盐水,然后加用右旋糖酥或血浆,吸氧及纠正酸中毒,可使用地塞米松、氢化可的松、酚妥拉明或冬眠疗法。“登革热”的预防和控制 “登革热”和“登革出血热”的控制,主要采用环境治理、使用杀虫剂相结合的方法控制成蚊和幼虫。通过环境治理,包括翻缸倒罐等方法消除蚊虫幼虫孳生地,消灭孳生地中的幼虫,是预防和控制“登革热”和“登革出血热”爆发流行的一个有效手段,需要持之以恒。 广东省传染病寄生虫病学会委员吴诗品博士通过媒介告诉市民,对登革热不必过分恐慌,但要尽可能防止伊蚊的叮咬。那些去东南亚旅游的人要带好驱蚊药品,最好带上长衫、长裤,尽量不要去森林、郊野等蚊子多的地方,一般在城市里会安全得多。一旦有发热、感冒的症状,一定要在2天之内及时看医生。回国入境时应主动向检验检疫机构申报,配合接受对身体和携带物品的检查。作者:相关报道
关键词:
分享到:

更多文章>> 与“湖南在线”相似的文章

更多>>

登革热疾病

(一)一般常规检查 1.周围血象登革热患者的白细胞总数起病时即有减少,至出疹期尤为明显;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也见降低,并有明显核左移现象,有异常淋巴细胞,退热后1周血象恢复正常。 登革出血热患者的白细胞总数正常... 详细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