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shine201
[学者]一般均有家族史。多于幼年发病。发育差,
贫血及肝脾肿大程度轻重不一。可有心力衰竭、脾功能亢进、感染或含铁血黄素沉着症等并发症。[体格检查]除贫血、肝脾肿大及发育差外,部分患儿可有
黄疸。重型患儿因骨髓极度增生表现为颅骨增大呈方形,患儿可因长骨髓腔增宽、皮质变薄而发生病理性骨折。
临床表现
(一)B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根据病情轻重分为3型。
1.轻型系杂合子状态,临床表现轻度贫血,脾不肿大或轻度肿大,血红蛋白电泳示HbA:升高,HbF正常或轻度增高。轻型B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预后较好。可存活至老年。
2.重型系B0纯合子状态,患儿大多在6个月内发病,表现为重度贫血,脾脏进行性增大,肝亦中度肿大,伴有黄疸。患儿发育差,多于婴幼儿时期死于贫血或其他并发症。血红蛋白电泳示HbA2正常或轻度增加,HbF显著增高。
3.中间型临床表现介于轻型与重型者之间。发病较晚,一般在4~5岁时出现症状。临床表现为轻度至中度贫血,脾肿大不显著,血红蛋白电泳示HbA2正常或略高,HbF增高。患儿多数预后较好。
(二)a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临床表现分为4型。
1.静止型临床多无表现,出生时HbBart稍高,3个月即消失。
2.标准型临床可有轻度贫血,出血时HbBart增高可达5%~15%。红细胞中可见HbH包涵体。
3.中间型血红蛋白H病,临床表现较重。在婴幼儿时期或以后才出现症状。贫血为轻度至中度,多数患者有肝脾肿大。血红蛋白电泳示HbH占2.4%~44%,红细胞中易见HbH包涵体。
4.重型(HbBart
水肿胎儿综合征)在胎儿时期由于组织缺氧可致流产。胎儿贫血、水肿、心力衰竭、
死产及早产多见。多数患儿于出生后不久即死亡。血红蛋白电泳示HbBart可达80%以上。
[实验室检查]
1.血象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血涂片呈现靶形及异形红细胞。白细胞及血小板正常(如有脾功能亢进亦可减低)。网织红细胞增高。
2.骨髓骨髓增生活跃、红系细胞增生为主。
3.生化检查
(1)血红蛋白电泳:可测出异常血红蛋白(如HbH、HbBart)及HbA2增高。
(2)酸洗脱试验:HbF抗酸,此法可测出含HbF的红细胞比例,诊断为p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4.其他
(1)HbH包涵体生成试验:可测定是否存在HbH,作为对a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的筛选诊断。
(2)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降低。
[X线检查]
重型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患者可见头颅骨增厚、板障增宽、内外板变薄、板间小梁条纹清晰、呈直立的毛发样。长骨及扁平骨均有骨皮质变薄、髓腔增大。
四、诊断标准和依据
(一)B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1.重型
(1)临床表现有贫血、黄疸及肝脾肿大。患儿发育不良,具有特殊面容(如眼距增宽、鼻梁低平等)。X线检查骨骼有特殊表现(髓腔扩大、皮质变薄、骨小梁呈毛发直立状)。
(2)实验室检查呈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靶形红细胞>10%,网织红细胞增高,血红蛋白电泳示HbF>30%。
(3)有阳性家族史。
2.轻型
(1)临床表现:轻度贫血,有或无肝脾肿大。
(2)实验室检查:轻度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外周血涂片中可见少量靶形红细胞。血红蛋白电泳示HbA2>3.5%,HbF正常或轻度增加(<5%)。
(3)有家族史。
(4)能除外其他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和缺铁性贫血。
3.中间型
(1)临床表现介于轻型和重型之间。
(2)实验室检查同重型B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3)有阳性家族史。
(二)a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1.血红蛋白Bart胎儿水肿综合征
(1)胎死宫内、早产或生后数小时死亡。胎儿发育差、全身水肿、皮肤苍白、轻度黄疸、肝脾肿大、体腔积液及伴有器官畸形。
(2)实验室检查呈重度
溶血性贫血,血涂片中靶形红细胞较多。血红蛋白电泳示HbBart>80%,抗碱性Hb增加。
(3)家庭史中父母均为。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2.血红蛋白H病
(1)临床表现:轻度至中度贫血,可有黄疸及肝脾肿大。
(2)实验室检查:溶血性贫血表现,可见靶形红细胞及红细胞内包涵体。血红蛋白电泳出现HbH。
(3)有阳性家族史。
3.标准型a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1)临床表现可无贫血及肝脾肿大。
(2)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正常或稍有降低,可见少量靶形红细胞,血红蛋白电泳示HbA:>3.5%,HbF正常或<5%。出生时血红蛋白Bart胎儿水肿综合征可占5%~15%,几个月后消失。
(3)有阳性家族史。
4.静止型a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1)临床表现:无特殊。
(2)实验室检查:无贫血,红细胞形态正常。血红蛋白电泳正常,出生时Bart胎儿水肿综合征为1%~2%,3个月后消失。
(3)有阳性家族史。回答:2006-12-2923:19提问者对答案的评价:共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