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 2009-12-07 00:50:25 来源:drug.soouo.com
急性蜂窝织炎是皮下,筋膜下,肌间隙或深部疏松结缔组织的急性、弥漫性、化脓性感染。致病菌最常见的是溶血性链球菌,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厌氧性细菌。其特征是病变不易局限,扩散迅速,与正常组织无明显界限。当机体抵抗力逐渐增强时,可吸收消散或形成脓肿。
炎症可由皮肤或软组织损伤后感染所致;亦可由局部化脓性感染灶直接扩散,经淋巴,血液传播而发生;注射时消毒不严也可发生急性蜂窝织炎。溶血性链球菌产生的链激酶和透明质酸酶可使病变迅速扩散,有时能引起败血症。由葡萄球菌引起的蜂窝织炎,则易局限为脓肿。
蜂窝织炎常因致病菌的种类,毒性和病变部位深浅而不同。
(一)局部症状
1、浅表的急性蜂窝织炎,局部红、肿、热、痛,并向四周迅速扩散,红肿明显,病变区域与正常皮肤无明显分界。病变中央部分缺血坏死,化脓,触之变软,有波动感。如果病变部位组织松弛,如面部,腹壁等处,则疼痛较轻。
2、深在的急性蜂窝织炎,局部红肿多不明显,常只有局部水肿和深部压痛。
(二)全身症状
病情严重者,可伴有较严重的全身症状,如高热、寒战、头痛,全身乏力,白细胞计数升高,核左移等。
(三)特殊类型急性蜂窝织炎表现
1、捻发音性蜂窝织炎由厌氧性链球菌、类杆菌和多种肠道杆菌所致。一般多发生在被肠道或泌尿道内容物污染的会阴部、腹部伤口。局部可检出捻发音,疏松组织和筋膜有坏死,且伴有进行性皮肤坏死。脓液恶臭,全身症状严重。
2、颌面部间隙急性蜂窝织炎感染位于口底、颌下间隙,向后可蔓延至咽旁间隙,常引起喉头水肿和气管受压,出现呼吸困难,甚至窒息。
3、颈深部急性蜂窝织炎感染位于颈深筋膜下,多继发于扁桃体炎。感染沿筋膜间隙蔓延,引起弥漫性蜂窝组织炎。如果感染沿动脉鞘向下扩散,将可导致化脓性纵隔炎和颈内静脉血栓形成。
4、新生儿皮下坏疽系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蜂窝织炎,好发于背、腰、骶部及大腿内侧,患处皮肤红、肿,可出现水泡,皮下组织因液化而化脓。
1、局部症状明显,有红、肿、热、痛,边缘不明显;并有明显全身症状。
2、血常规检查有白细胞增加,中性粒细胞增加。
3、捻发音性蜂窝织炎、气性坏疽等病变部位可出现明显"捻发音"。
(一)非手术治疗适用于早期急性蜂窝织炎。局部制动、抬高患肢,卧床休息,局部热敷,理疗,中草药外敷,适当加强营养,必要时用止痛、退热药物。使用磺胺及抗生素,如复方新诺明、青霉素、头孢霉素等。
(二)手术治疗经非手术治疗不能局限的炎症或严重的急性蜂窝织炎,应及时行广泛的多处切开引流。
(三)特殊类型急性蜂窝织炎的处理
1.捻发音性蜂窝织炎及早切开引流,切开深筋膜,并用3%过氧化氢或1/1000高锰酸钾溶液冲洗湿敷伤口。抗生素选择应含对厌氧菌有效的头孢霉素或灭滴灵等。对严重感染者应作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以指导选用抗生素。
2.口底部急性蜂窝织炎经短期积极的应用大剂量抗生素治疗无效时,即应局部早期切开减压引流。出现呼吸困难者,应立即作气管切开,保持呼吸道通畅。手术中有时会出现喉头痉挛,应提高警惕,并做好急救的准备。
3.颈深部急性蜂窝织炎早期切开减压引流,防止炎症向纵隔扩散。大剂量应用抗生素。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