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
动脉瘤分症状性、无症状性和偶发性,分别约占13%、32%、55%。动脉瘤是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主要原因(77.2%),但应与非动脉瘤性中脑周围出血,脑血管畸形、肿瘤、炎症、出
凝血功能障碍所致SAH鉴别。
1、CT
头CT平扫:诊断SAH的首选方法,可明确有否SAH及程度,提供部位线索。可发现SAH、脑室积血、脑内血肿和脑梗塞,少量出血或12小时后检查易忽略和不能发现。根据积血部位及分布情况,近50%-70%的患者可初步诊断动脉瘤的部位。CT血管造影(CTA)可发现3mm以上的动脉瘤,巨大动脉瘤还可见由层状血栓与血流形成的“靶环”,征。与DSA比较,简单、安全、省时,可在计算机屏幕上从不同角度旋转观看,其敏感性为76%-98%,特异性85%-100%。了解伴发的脑内、
脑室内出血或
脑积水。随访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的发生。
2、MRA
头MRI:对SAH检出率与CT检查一样,对颅后窝、脑室系统少量出血以及动脉瘤内血栓形成、判断多发动脉瘤中破裂瘤体等,优于CT,动脉瘤夹闭后,是否会引起金属动脉夹移位。MRA敏感性和特异性相同于CTA,动脉瘤>6mm敏感性>95%,动脉瘤<3mm不易发现。动脉瘤<5mm敏感下降到56%。加用自旋回波成像可提高检出准确率,同时还可通过冠状、矢状像了解动脉瘤与周围神经、血管、脑组织的关系。
3、DSA
DSA:是本病的经典诊断方法
现多数人主张出血后及早作检查。随着CT和MRI设备及技术改进,对高危人群用CTA或MRA进行检查以期发现未破裂动脉瘤应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在有些动脉瘤甚至CTA或MRA还可代替DSA的诊断。应做全脑血管造影(供应颅内四条血管),只要病人情况允许,造影宜早,首次DSA阴性者,应在2周(血管痉挛消退后)或6-8周(血栓吸收后)重复DSA,脑血管造影病残率为0.5%,死亡率<0.1%。医院万搜网发布日期:2007年11月12日诊疗技术方法
颅内动脉瘤的诊断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