冻疮是冬季常见病,在气温低(10摄氏度以下)、潮湿的环境下容易发生,天气转暖后可自愈。寒冷是长冻疮的根源,所以冬季来临时,做好防寒准备非常重要,特别是手、脚、耳等肢端部位。冻疮的复发率很高,往往一年生冻疮,年年生冻疮。
根据轻重程度,一般把冻疮分为三度。一度:皮肤色紫红或发青,可伴有浮肿,触之有凉冷感。此时遇暖,颜色可转为红肿,并出现
瘙痒、疼痛。二度:若受冻较重,小动脉收缩时间过久,组织损伤加重,则在红斑的基础上发生水疱或大疱,内容清晰,疱破后形成糜烂渗出液或结痂。三度:由于受冻较重而
组织坏死,形成溃疡。
一般来说,典型的冻疮很容易被认识,但对症状不典型的病例要注意与多形红斑、
结节性红斑、硬结性红斑等其他
皮肤病相鉴别。
本病多是由于运动不足、局部潮湿、局部皮肤受压、气温寒暖突变、肥胖及营养不良等因素而引发的,所以预防的措施应针对这些原因而定,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初冬时节天气突然变冷此时最易发生冻伤,要特别注意保暖,尤其是往年发生过冻疮的部位。2.坚持体育锻炼,改善周身血液循环,提高抗寒能力及肌体的抵抗力,这是预防冻疮的最好方法。3.坚持用冷水洗手、洗脸、洗脚或进行冷水浴、冬泳等,可明显改善血液循环,提高抗寒能力。4.要着宽大舒适、渗汗能力较强的鞋垫以保持干燥,避免局部受压。5.如在寒冷的环境中停留时间过久,如骑车外出,回家后马上用温水浸泡受冻较重及局部受压的部位,或用揉擦按摩的方法加强局部的摩擦及运动,以迅速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6.加强营养,注意减肥,这也是预防冻疮的重要环节。
为什么在同样环境下,有些人长冻疮,有些人却安然无恙呢?
首先这与个人体质有关,有些人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肢端血液循环不良,
手足多汗等,极易长冻疮。所以,增强体质,提高自身防寒能力很重要。另外,冬季可多吃羊肉、巧克力等热量高的食物,也可食用酒、辣椒等发汗,以促进血液循环。
一旦长了冻疮应尽快进行治疗,加强患处保暖,以防病情进展。一度冻疮,可用3%碘酒局部涂擦并按摩,一日数次,效果较好。或用冷水(10度左右)、热水(38度左右)交替浸泡,每日数次。二度、三度冻疮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以免发生感染,使病情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