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
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问专家

提建议

回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 久久医生网> 疾病百科> 疾病症状> 毒蕈中毒

毒蕈中毒 等

时间 : 2009-12-06 11:25:44 来源:www.cnic.ac.cn

[摘要]

信息编号10162051至10162100间共50条。
10162051:毒蕈中毒
【概述】蕈俗称蘑菇。是一类高等真菌。具有很高的食用价值,有的还能药用。但也有些蕈类含有毒素,误食即引起中毒。【临床表现】全世界已知的毒蕈约百余种,目前在我国已发现的约80余种。各种毒蕈所含的毒素不同,引起中毒的临床表现也各异。按各种毒蕈中毒的主要表现,大致分为四型:(一)胃肠炎型由误食毒粉褶菌(Rhedophyllussinatus)、毒红菇(Russlaemetica)、虎斑蘑(Tricholomatigrinum)、红网牛肝菌(Boletusluridus)及墨汁鬼伞(Caprinusatramentarius)等毒蕈所引起...查看详细(5039字节)

10162052:毒蛇咬伤
【概述】全世界共有蛇类2500种,其中毒蛇约650余种,威胁着十亿人口的广大地区。估计每年被毒蛇咬伤的人数在30万以上,死亡率约为10%。我国两广地区蛇害严重,每年蛇咬伤的发病率约为万分之二十五。我国蛇类有160余种,其中毒蛇约有50余种,有剧毒、危害剧大的有10种,如大眼镜蛇、金环蛇、眼镜蛇、五步蛇、银环蛇、蝰蛇、腹蛇、竹叶表、烙铁头、海蛇等,咬伤后能致人于死亡。这些毒蛇夏秋屯在南方森林、山区、草地中出现...查看详细(8984字节/2图片)
10162053:冻僵和冻伤
【概述】冻僵又称意外低温(accidentalhypothermia),是寒冷环境引起体温过低所导致以神经系统和心血管损伤为主的严重的全身性疾病。冻伤(forstbite)是寒冷引起的局部组织损伤,以四肢和面部为多见。【病因】冻僵多发生于在寒冷环境中逗留和工作时间过久,而其保暖御寒措施不足,陷埋于积雪或浸没于冰水等情况时也可发生。冻伤可发生在气温不太低,甚至在0℃以上,常由于穿着过紧或潮湿的鞋靴引起...查看详细(3805字节)

10162054:电击伤
【概述】电击伤(electricalingury)俗称触电,通常是指人体直接触及电源或高压电经过空气或其他导电介质传递电流通过人体时引起的组织损伤和功能障碍,重者发生心跳和呼吸骤停。超过1000V(伏)的高压电还可引起灼伤。闪电损伤(雷击)属于高压电损伤范畴。引起电击伤的原因很多,主要系缺乏安全用电知识,安装和维修电器、电线不按规程操作,电线上挂吊衣物。高温、高湿和出汗使皮肤表面电阻降低...查看详细(4132字节)
10162055:碘中毒
【概述】含碘制剂如碘酊、复方碘溶液、碘喉片、碘甘油等为医疗中广用的药物。碘酊更是家庭常备的消毒药品。小儿碘中毒(iodinepoisoning)多因误服或用量过大所致;偶有因对本品过敏,应用治疗剂量亦可发生严重反应。小儿误服碘酊3~4ml可致死亡;曾见7岁小孩因用碘酊涂治发癣引起过敏性休克致死。【临床表现】内服中毒后,口内有碘味。口腔、食道和胃有烧灼感及疼痛。口腔及咽喉部粘膜可见水肿...查看详细(1153字节)

10162056:地瓜米(豆薯子)中毒
【概述】地瓜是豆薯的根,又称凉瓜、土瓜、葛瓜、地萝卜等。其种子称地瓜米,又称豆薯子(pachyrhizuserosusseed),含鱼藤酮、豆薯酮及豆薯素等有毒物质,主要毒害神经系统,可用作杀虫剂。小儿误服可致中毒。临床表现为食后不久发生头昏、恶心、呕吐、无力、四肢发麻,严重者出现呼吸变浅、变慢等呼吸麻痹现象,血压下降,昏迷,以致死亡。【治疗说明】尽快催吐、洗胃,并服泻剂...查看详细(526字节)
10162057:牛链球菌感染
【概述】牛链球菌属D组链球菌,常被错误鉴定为肠球菌或唾液链球菌(Str.Salivarius)、牛链球菌引起的最多见感染为败血症和心内膜炎,胃肠道是该菌最常见的入侵门户,肝胆系统、泌尿道等也是可能的入侵途径。约有20%~50%的败血症患者伴发心内膜炎。心内膜炎患者发病前多有瓣膜异常或系修补瓣膜。牛链球菌败血症或心内膜炎患者常伴有肠道恶性肿瘤。牛链球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均呈高度敏感,其他抗生素如广谱青霉素类哌拉西林、头孢噻吩、红霉素、克林霉素和万古霉素均对该菌有良好抗菌作用...查看详细(569字节)
10162058:念珠菌病
【概述】念珠菌病(candidiasis)系一条件致病菌病,由白念珠菌或其它念珠菌引起的疾病统称为念珠菌病,在条件适宜时,尤其在人体抵抗力降低情况下,念珠菌可引起皮肤、粘膜和内脏的急性、亚急性或慢性炎症、化脓或芽肿病变。近20年来本病有增多趋势。【病因】病原菌主要是白念珠菌,其次是热带念珠菌,其它如克柔念珠菌、类星形念珠菌等均甚少见。念珠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特别是奶制品、水、水果、蔬菜等...查看详细(8974字节/1图片)

10162059:脑真菌性肉芽肿和脓肿
【概述】属深部真菌感染,因此凡能引起深部组织感染的真菌,均可以是本病的致病菌,如隐球菌、曲霉菌、球孢子菌、类球孢子菌、诺卡氏菌、放线菌、荚膜组织胞浆菌、芽坐菌、分子孢子菌、念珠菌、波伊德氏霉样真菌、藻菌等,但以隐球菌和曲霉菌、放线菌多见。近年来,由于抗生素、激素和免疫抑制剂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器官组织移值手术推广,以及医务人员对真菌病认识的提高,真菌感染的发生率有增加趋势。在自然界中真菌分布很广泛...查看详细(3458字节)
10162060:脑阿米巴病
【概述】阿米巴病是由溶组织阿米巴原虫引起,它主要侵入肠道,称肠道阿米巴病。肠道阿米滋养体可经肠壁的血液-淋巴迁移到肠外,引起各种肠外并发症,其中以肝脓肿最多见,脑部并发症约占肠外阿米巴病的1~8.1%。本病分布遍及全球,但以热带地区多见。病理变化有脑膜脑炎和脑脓肿两种类型。在脑膜脑炎型时,脑膜和皮层的切片中可找到溶组织阿米巴。病损区为坏死灶,逐渐发展成肉芽肿,有时可与化脓性细菌混合感染...查看详细(1471字节)
10162062:囊虫病
【概述】猪绦虫病(taeniasolium)的成虫较牛绦虫稍短,虫体由三部分所组成。全长2~4m。头节顶端突起有顶突,其上排有大小相间的一圈小钩,称为有钩绦虫。寄生时就用小钩和吸盘吸附肠壁。体节有700~1000个。每个节片内含有虫卵数约为3万~5万个。节片离体时多为数节同时脱落,虫卵与牛绦虫相似(图23-11)。生活史虫卵及体节随粪便排出体外,被中间宿主猪吞食后,卵内所含的六钩蚴即脱出钻入猪肠壁...查看详细(4735字节/1图片)
10162063:内脏蠕虫蚴移行症
【概述】内脏蠕虫蚴移行症(VisceralLarvamigrans,VLM)指动物蠕虫幼虫在人体内移行时侵入肺、肝、脑、眼等内脏引起病变,出现以发热、嗜酸粒细胞增高、肝脏肿大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组综合症。引起人内脏蠕虫蚴移行症的蠕虫有:①线虫:猪蛔虫(Ascarissuüm)、犬弓首蛔虫(Toxocaracanis)、猫弓首蛔虫(Toxocaracati)、犬恶丝虫(Dirofilariaimmitis)、广州管圆线虫(Angiostrongyluscantonensis)、海异尖线虫(Anisakismaxini)...查看详细(495字节)

10162064:膜壳绦虫病
【概述】膜壳绦虫病(hymenolepiasis)是由短膜壳绦虫(hymenolepisnana)和长膜壳绦虫(hymenolepisdiminuta)所引起的疾病。在儿童感染较成人为多。【病因】短膜壳绦虫的成虫长5~80mm,宽0.5~1mm,有节片100~200个。头节有4个吸盘和1个顶突,其上有一圈小钩。虫卵圆形约37×47μm大小。卵有两层壳膜,外层为卵壳,内层为胚膜...查看详细(1976字节/1图片)
10162065:免疫缺陷者感染
正常人具有物理的和化学的屏障、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功能以防御各种病原体的入侵。任何影响和损伤这些免疫防御功能的因素,皆可使人易于发生感染,称免疫缺陷者感染。免疫缺陷有原发性(先天性)和继发性(获得性)之分,前者发病率甚低,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了解;本文内容重点为获得性免疫缺陷者感染,即由药物、肿瘤、感染、创伤等所致的免疫缺陷而发生的感染。【正常人体的免疫防御系统】(一)非特异性免疫防御系统包括机械的屏障结构、细胞因素和体液因素三类...查看详细(8019字节)
10162066:泌尿生殖系统支原体感染
【概述】人体泌尿生殖道中可分离出7种支原体,以脲解支原体及人型支原体最为多见。此二支原体为不同属,脲解支原体为尿素支原体属三个种之一,而人支原体则属于支原体属中77个种中的一个。【病因】脲解支原体的培养、鉴定,前文已有阐述,但脲解支原体的生长有其特点,培养的最佳环境为pH6.0以下,该支原体含尿素酶可使尿素分解为氨,后者为碱性,可提高pH,藉指示剂可以显示。人型支原体则可分解精氨酸而产氨...查看详细(3561字节)
10162067:孟氏裂头绦虫病
【概述】孟氏裂头绦虫病(sparganosis)是由孟氏裂头绦虫(spiromeramansoni)的幼虫所引起的疾病。成虫长可达1m,头节为指形,大小几乎和颈节相等。头节的背腹面具纵形的吸槽,虫卵梭形,具卵盖,卵壳较薄(图2319)。生活史本虫必需经过两个宿主。终宿主主要是猫和犬。虫卵随上述动物粪便排出,在适当的环境中约需半月始孵化成钩毛蚴。此蚴被第一中间宿主剑水蚤食入而发育成原尾蚴...查看详细(1357字节)

10162068:美洲型组织胞浆菌病
【概述】美洲型组织胞浆菌病简称组织胞浆菌病,由有荚膜的组织胞浆菌引起,主要侵犯肺和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前者的症状轻,病程短,常自愈;后者症状重,淋巴结及肝脾均肿大,预后不佳。本病流行于北美,系一种地方病。其他各洲亦有少数病例报道。我国1955年第一次在广州发现,以后发现数例,患者都是从流行区归国的华侨。男女老少都可发病。【流行特征】病原菌为荚膜组织胞浆菌(Histoplasmacapsulatum)...查看详细(3333字节)
10162069:毛圆线虫病
【概述】毛圆线虫病(trichostrongyliasis)的病原体据目前所知国内有四种:东方毛圆线虫、蛇形毛圆线虫、枪形毛圆线虫及艾氏毛圆线虫。其中以东方毛圆线虫及蛇形毛圆线虫最为重要。【病因】成虫纤细如汗毛,白色透明。雄虫长4.3~5.5mm,雌虫长5.5~6.5mm。产卵能力不高,故在粪便中检得虫卵数亦不多。虫卵与钩虫卵甚为相似,且与钩虫有时混合感染。其发育过程与钩虫亦相似...查看详细(1267字节/1图片)
10162070:毛霉病
【概述】毛霉病(mucormycosis)系由毛霉目的根霉属、毛霉属、梨头霉属或被孢霉属引起的严重感染。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皮肤或皮肤粘膜交界处进入人体,好侵犯动脉血管,引起血栓、组织缺血、梗死和坏死。〔病原和流行病学〕病原体为毛霉目中的条件致病菌,如根霉属的米根霉(Rhizopusoryzae)和少根霉(R.arrhizus)。毛霉属的分支毛霉(Mucorramosissimus)、微小毛霉(M.pusillus)和卷枝毛霉(M.circinelloides)等...查看详细(3856字节/1图片)
10162071:猫抓病
【概述】猫抓病(Catscratchdisease)是由汉赛巴通体(Bartonellahenselae)经猫抓、咬人体后而引起的传染病。临床表现多变,但以局部皮损及引流淋巴结肿大为主要特征。病程呈自限性。【病因】病原体现已基本肯定,归属于立克次体目、巴通体科(Bartonellaceue)的巴通体属而命名为汉赛巴通体。曾用名为汉赛罗卡利马体(Rochlimaeahenselae)...查看详细(5828字节)

10162072:曼氏血吸虫病
【概述】曼氏血吸虫病是由曼氏血吸虫寄生于肠系膜小静脉、痔静脉丛,偶可在肠系膜上静脉及肝内门静脉血管内所引起。主要病变在结肠与肝脏、产生虫卵肉芽肿与纤维化,与日本血吸虫病相似但较轻。【病因】曼氏血吸虫是Bilharz于1852年首先在埃及开罗一尸检病人中发现。雄虫6~14×1.1mm大小,雌虫7~17×0.25mm大小。体表有明显结节,上有束状细毛。雌虫日产卵300个左右,仅为日本血吸虫的1/10...查看详细(2940字节)
10162073:曼氏裂头蚴病
【概述】曼氏裂头蚴病(sparganosismansoni)系曼氏裂头蚴(Sparganummansoni)寄生于人眼部、皮下组织或脑、肾、肺等脏器所致的疾病。曼氏裂头绦虫(Spirome-tramansoni)成虫较少寄生于人体。【病因】曼氏裂头绦虫寄生于猫、犬等动物小肠内,虫卵随粪便排出后在水中发育,孵出的钩毛蚴在剑水蚤(第一中间宿主)和蝌蚪、蛇、鸟、鼠、猪等(第二中间宿主)的肌肉与肺组织中发育为裂头蚴...查看详细(2412字节)
10162074:麻疹
【概述】麻疹(measles,rubeola,morbilli)是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症状有发热、上呼吸道炎、眼结膜炎等。而以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和颊粘膜上有麻疹粘膜斑为其特征。本病传染性极强,在人口密集而未普种疫苗的地区易发生流行。约2~3年发生一次大流行。我国自1965年,开始普种麻疹减毒活疫苗后,已控制了大流行。【诊断】根据流行病学资料及临床表现,典型麻疹诊断不难...查看详细(17811字节)
10162075:麻风
【概述】麻风(leprosy)是由麻风分支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主要侵犯皮肤和周围神经,在抵抗力低的病例中,到了中、晚期可累及深部组织和内脏器官。麻风很少引起死亡,但可导致肢体残废和畸形,使患者丧失劳动力。【病因】本病的病原菌是麻风分支杆菌(以下简称麻风杆菌),一般呈短小棒状或稍弯曲,长约2~6μm,宽约0.2~0.6μm;无鞭毛、芽胞或荚膜,偶可见一端或两端粗大呈鼓槌或哑铃状...查看详细(18983字节/1图片)
10162076:罗阿丝虫病
【概述】罗阿丝虫病(loiasis)是罗阿丝虫寄生于人体皮下组织所致的寄生虫病,以身体各部分的游走性肿胀(卡拉巴肿,Calibarswelling)为主要临床表现。【病因】罗阿丝虫成虫白色线状,雄虫长30~34mm,宽0.35~0.43mm,雌虫50~70×0.5mm。雄虫尾部向腹面弯曲,并有狭窄尾翼,肛周有乳突8对。雌虫阴门开口于颈部,距前端约2.5mm。成虫一般寄生于人体皮下组织...查看详细(3736字节)
10162077:钩虫病
【概述】在寄生人体消化道的线虫中,钩虫的危害性最严重,由于钩虫的寄生,可使人体长期慢性失血,从而导致患者出现贫血及与贫血相关的症状。【诊断】粪便检查以检出钩虫卵或孵化出钩蚴是确诊的依据,免疫诊断方法应用于钩虫产卵前,并结合病史进行早期诊断。在流行区痰中有钩蚴及表现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可确诊为钩虫病。【治疗措施】在流行区应定期开展普查普治工作,一般宜选在冬、春季进行...查看详细(4133字节)
10162078:钩虫病
【概述】钩虫病(ancylostomiasis,uncinariasis,Hookwormdisease)的病原体是钩虫,其中以十二指肠钩虫(ancylpstomaduodenale)及美洲钩虫(nectoramericanus)引起人类感染最为重要。解放前本病在我国广泛流行,危害极大。解放后采取了切实有效的防治措施,已显著减少,感染程度也大为减轻。【病因】钩虫成虫是半透明状呈米黄色或淡红色(吸血后)...查看详细(6361字节/2图片)
10162079:弓形虫病
【概述】弓形虫病(toxoplasmosis)又称弓形体病,是由刚地弓形虫(Toxophasmagondii)所引起的人畜共患病。在人体多为隐性感染;发病者临床表现复杂,其症状和体征又缺乏特异性,易造成误诊,主要侵犯眼、脑、心、肝、淋巴结等。孕妇受染后,病原可通过胎盘感染胎儿,直接影响胎儿发育,致畸严重,其危险性较未感染孕妇大10倍、影响优生,成为人类先天性感染中最严重的疾病之一,已引起广泛重视...查看详细(10285字节)
10162080:弓首蛔蚴移行症
【概述】弓首蛔蚴移行症(toxocariasis)是国内外宠物犬、猫传播的人兽共患病中所致内脏幼虫移行症中最多见的疾病,人通过摄入土壤中或手和其他污染物上含有感染性虫卵而致病,可致儿童眼内炎症甚至失明等严重疾病。【病因】犬弓首蛔虫(Toxocaracanis)是本病最常见的病原体,其次为猫弓首蛔虫(T.cati)、狮弓首蛔虫(T.leonina)等。【流行特征】本病流行呈世界性...查看详细(2828字节)
10162081:哥斯达黎加管圆线虫呦移行症
【概述】哥斯达黎加管圆线虫(Angiostrongyluscostaricensis)移行症是由寄生于鼠类的本虫幼虫侵入人体后所致的疾病。本病多见于中美洲、南美洲,非洲也有本病患者。哥斯达黎加管圆线虫成虫寄生在鼠类回肠小动脉内,虫卵沉积在肠壁组织并发育为感染期幼虫随粪便排出体外后被蛞蝓、淡水贝类等中间宿主吞食,当鼠捕食蛞蝓等后,幼虫在鼠淋巴管内进一步发育,并移行至鼠回肠小动脉内发育为成虫并寄居产卵...查看详细(457字节)

10162082:感染因素引起的非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概述】较为少见,大多为病原体直接作用于红细胞的结果。细菌感染所致溶血性贫血仅见于产气夹膜杆菌及某些溶血性链球菌等所致的败血症。此外,肺炎双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流感嗜血杆菌等,也可直接作用于红细胞,发生溶血。文献报道霍乱及伤寒病例有发生明显血红蛋白尿者。个别粟粒性结核或脾结核患者也有发生严重溶血者。有人报道一例回归热所致明显溶血反应。原虫感染中以疟疾最多见。疟原虫(滋养体和裂殖体)直接侵犯红细胞...查看详细(571字节)
10162083:感染性紫癜
【概述】细菌、病毒、立克次体和原虫感染均可引起紫癜,常见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败血症、出血热、伤寒、斑疹伤寒及疟疾等。产生机理是免疫复合物或病原体直接损伤内皮细胞,或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或是毛细血管细菌性栓塞,部分病例是多因素引起。治疗以抗感染为主。儿童在感染后全身皮肤可见大片触痛性瘀斑,伴有出血性大疱和坏死,内脏亦可受累,死亡率较高,称为暴发性紫癜。...查看详细(364字节)
10162085:肝片吸虫病
【概述】肝片吸虫病(Fascioliasis)是由肝片吸虫(Fasciolahepatica)寄生在人体的肝脏胆管所引起的疾病,主要为牛、羊的寄生虫病。【病因】肝片吸虫又称肝蛭、肝瓜子仁虫,体扁平,形如树叶,长20~30mm,宽8~13mm。头端小、呈显著圆锥状,名头椎,与相连处有明显的分界,后端较大,有时略尖。在头椎的前端在一口吸盘,直径约1.6mm。在头椎之后有较小之腹吸盘...查看详细(3041字节/1图片)
10162086:腹膜后纤维化
【概述】腹膜后纤维化(retroperitonealfibrosis)为一少见的慢性疾病,可有原发性与继发性之分。病因迄今不明,可能与机体对某种慢性感染和刺激灶产生的非特异性反应有关,如肾孟肾炎、输尿管炎、炎症性肠病、阑尾炎等;也可能与腹膜后区域的蜂窝组织炎、淋巴管炎、血肿、纤维渗出以及放射治疗有关;或继发于腹膜后肿瘤;亦有报道服用麦角衍生物(methysergide)、安非他敏及肾上腺素能β受体阻滞剂等药后得病;有些病例的发病可能与自体免疫反应有关;亦有人提出可能有遗传因素的参与...查看详细(2233字节)
10162087:副伤寒
【概述】副伤寒包括副伤寒甲,副伤寒乙和副伤寒丙,其病原分别属沙门菌A,B和C组,生化特性类似伤寒杆菌,而菌体抗原和鞭毛抗原的成分不同。副伤寒丙有Vi抗原。各种副伤寒杆菌在自然条件下只对人有致病作用。【流行特征】流行病学特点与伤寒相同。易经食品传播,常呈地方性流行,也可散发,但发病率较伤寒低得多。小儿副伤寒相对多见,其中以副伤寒乙占多数。成人中副伤寒甲较多。某些地区副伤寒丙发病率较高...查看详细(1256字节)
10162088:副球孢子菌病
【概述】副球孢子菌病(paracoccidioidomycosis)原称巴西或南美芽生菌病,系由副球孢子菌引起的一种慢性化脓性肉芽肿性疾病,好侵犯粘膜、皮肤、肺和淋巴系统。【流行特征】本病病原菌为副球孢子菌(Paracoccidioidesbrasiliensis),双相型,存在于土壤和植物,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经口腔或鼻粘膜破损入侵。实验室工作者可通过皮肤接种感染,但人与人之间不直接传染...查看详细(2555字节/1图片)
10162089:匐行疹
【概述】主要以寄生于猪、猫、牛、羊等动物钩虫幼虫引起,最常见为猪、犬的巴西钩虫(Ancylostomabraziliense),此外有犬钩虫(A.caninum)、牛钩虫(A.羊钩n)、羊钩虫(A.sheep)、狭头刺口钩虫(uncinariastenocephalia)、棘颚口线虫(Gnathostomaspini-gerum)、羊仰口线虫(Bunostomuntrigonocephalum)、牛仰口线虫(B.phlebotomum)以及寄生于绵羊、山羊、牛、猪、浣熊等动物的粪类圆线虫(strongyloidisSPP)等的幼虫皆可在人体造成匐行疹...查看详细(1977字节)
10162090:风疹
【概述】风疹(rubella,Germanmeasles)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的急性传染病。以发热、全身皮疹为特征,常伴有耳后、枕部淋巴结肿大。由于全身症状一般较轻,病程短,往往认为本病无关紧要,但是近年来风疹暴发流行中重症病例屡有报导。如果孕妇感染风疹,将全严重损害胎儿,儿童成人均可发病。【诊断】(一)诊断典型的风疹病人的诊断,主要依据流行病学史和临床表现,如前驱期短...查看详细(11906字节)
10162091:粪圆线虫病
【概述】粪圆线虫病(strongyloidiasis)是由粪类圆线虫(strongyloidesstercoralis)寄生于人体小肠所引起。粪类圆线虫蚴经皮肤或粘膜侵入人体。主要临床表现为侵入处皮疹、移行期的肺部损害以及肠道寄生期的腹泻等。粪类圆线虫能在人体内繁殖产生感染期蚴(丝状蚴)。不同于其他蠕虫、可在宿主体内不断进行内源性自身感染,因此在不再与外源性感染蚴接触的情况下,该虫可在人体内持久存在...查看详细(4713字节)
10162093:肺孢子虫病
【概述】卡氏肺囊虫肺炎(pneumocystiscariniipneumoniaPCP),亦可称为卡氏肺孢子虫肺炎,又称间质性浆细胞肺炎(intersttitialplasmacellpneumonia),是一种少见的肺炎,主要发生于免疫低下的儿童。病原是卡氏肺囊虫,分滋养体与包囊,主要存于肺内。过去认为属于原虫,最近有学者根据其超微结构和对肺囊虫核糖体RNA种系发育分析认为:肺囊虫属真菌类...查看详细(4154字节)
10162095:非洲锥虫病
【概述】非洲锥虫病(AfricanTrypanosomiasis)亦称睡眠病(Sleepingsickness),系由罗得西亚锥虫(Try-panosomabruceirhodesiense)或冈比亚锥虫(Trypanosomabruceigambiense)所致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借舌蝇(采采蝇)传播,流行于非洲南北纬20°之间。早期临床表现为长期不规则发热,全身淋巴结肿大、皮疹、晚期以神经系统症状为主...查看详细(7807字节)
10162096:非洲型组织胞浆菌病
【概述】非洲型组织胞浆菌病病原菌为一种较大的、厚壁的杜氏组织胞浆菌(Histoplasmaduboisii),亦属双相型,其霉菌型与美洲型相同。有性期尚未发现,是否与美洲型相同,尚待研究。本病流行于赤道非洲,经带菌的土壤污染皮肤而传入,其次可能通过呼吸道引起血源性播散,但肺很少被波及。【临床表现】临床表现有局限性和播散性两种,前者侵犯皮肤、皮下组织与骨骼...查看详细(762字节)
10162097:甲状腺炎
【概述】1.急性甲状腺炎大多由化脓性细菌自血行或邻近感染蔓延到甲状腺。急性化脓性甲状腺炎有高热、甲状腺部位剧痛、肿大、发热、波动和皮肤发红,白细胞升高等感染炎症表现,治疗须用抗菌药物,穿刺或手术切开引流等。真菌性甲状腺炎较少见。2.亚急性甲状腺炎见亚急性甲状腺炎。3.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有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无症状萎缩性甲状腺炎和特发性粘液性水肿等。本章介绍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查看详细(788字节)
10162098:甲状腺舌囊肿与瘘
【概述】胎儿发育至第3周时,在原口腔底第一、二腮弓之间发生甲状腺舌管,下行至颈部,其下端发生甲状腺。以后第8周,舌骨环绕,甲状腺发育,该管渐退化,而其口腔端残留为舌根部的盲孔。如甲状腺舌管退化不全,则形成甲状腺舌囊肿(thyroglossalcyst)或瘘管。甲状腺舌囊肿的内壁覆有复层鳞状或柱状上皮细胞。囊壁或瘘壁全为结缔组织所构成,其中并无淋巴组织,这一点与腮源性囊肿不同。甲状腺舌囊肿为圆形、无痛肿块...查看详细(729字节)
10162099:甲状腺结节
【概述】任何甲状腺肿,不论甲状腺的功能为正常、减退或亢进,以及腺体有无结节,都有癌的可能。在成人中的甲状腺肿,多达半数有结节,其大小为1cm或更大。近年据尸体解剖材料,在甲状腺中,组织学上的微小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可高达17%。在临床上,甲状腺癌的发病数每年每百万人中有39例(3.9/10万)。可见组织学上所诊断的微小甲状腺恶性肿瘤,大多并无真正侵犯的能力。【病因】甲状腺癌常以甲状腺结节(thyroidnodules)为其明显表现...查看详细(5493字节)

关键词:
分享到:

更多文章>> 与“毒蕈中毒 等”相似的文章

更多>>

毒蕈中毒疾病

1.胃肠炎型,应进行大便检查,血常规检查。 2.脏器损害型会导致肾,脑,心等实质性脏器损害,需进行肝功能检查,肾功能检查,可见肝功能受损,肾功能衰竭,肾肌酐清除率下降,当肾肌酐清除率<25ml/min时,血肌酐... 详细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