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 2009-12-06 05:26:44 来源:www.chinaqking.com
中国期刊网,期刊,杂志,读者服务,电子杂志,论文,文库,期刊网,电子刊
毒蕈中毒7例临床分析康秀芝(哈尔滨市阿城区人民医院黑龙江哈尔滨150300)【中图分类号】R595.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09)04-0130-02蘑菇是一种有益的菌类,许多人喜食。特别是到了夏秋季节,人们喜欢采摘新鲜蘑菇食用。但由于不能很好的辨别,有些人采摘并食用了有毒的蘑菇,造成了中毒。毒蘑菇,即毒蕈,我国种类多达190余种,其中能致死的达30余种,已知毒素达150余种,临床表现各异。毒蕈中毒是一种常见的食物中毒。特别是在基层医院,时有发生。我院于2008年8月共收治急性毒蕈中毒患者7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7例患者中,男性3例,女性4例,来自3个家庭。其中婆媳2人,夫妻2人,夫妻及儿子3人。年龄最小19岁,最大58岁。另有3人(为婆媳一家)因进食量少,临床表现轻微拒绝入院。7例患者中,进食(1—10)小时发病,(8—12)小时就医。起病均以急性胃肠炎症状为主,恶心、呕吐、腹泻、阵发性腹痛,排黄色水样便,乏力,其中3人于住院次日出现肝功异常。婆媳一家中,儿媳进食量较多,但呕吐、腹泻症状较轻,肝功无明显异常。7例患者中,3人拒绝洗胃,包括婆媳2人。入院后所有患者均给予大剂量静脉输液、利尿、对症等治疗,同时应用了还原型谷胱甘肽、甘草酸二胺、维生素C等药物。3例肝功异常者经治疗肝功恢复后痊愈出院。其余4人均于住院2天后自动出院。当时均自觉良好。儿媳于出院第3日,即发病后第5日,突然出现昏迷、黄疸,急诊入黑龙江省医院,诊断急性毒蕈中毒、肝衰竭。经2日包括血液透析等抢救治疗,病情无好转,家属放弃治疗回家。后经劝阻,返回我院继续治疗。3周后肝功基本恢复正常,痊愈出院。2讨论毒蕈中毒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胃肠型、神经精神型、溶血型、肝炎型四种。潜伏期6—24小时,平均10—12小时发病,病程分为四期:1、胃肠炎期:可出现恶心、呕吐、大量水样泻、痉挛性腹痛伴脱水和电解质紊乱,一般24小时可缓解。2、假愈期:病情缓解,有短时无症状期,多数患者选择自动出院。但此时易出现肝功等异常改变。3、肝损害期:病情突然加重,尤以中毒性肝炎症状最为严重,如本组中的儿媳,出现了肝衰竭。4、恢复期:一般3—5周后,症状消失,肝功恢复正常,多无后遗症。由于毒蕈中毒目前无特效解毒药物,以对症治疗为主。首先应洗胃、导泻,减轻毒素吸收。本组中有3人拒绝洗胃(包括婆媳2人及另一名男患),最终导致了儿媳毒素吸收过多,引起急性肝衰竭的后果,与死神擦肩而过。其次,应大剂量静脉输液及利尿治疗,使毒素迅速排泄,以减轻中毒反应。再次给予护肝治疗,以减轻肝细胞炎症损伤,促进肝细胞再生,以便恢复肝功能。作为基层医院,接触毒蕈中毒患者的机会较多。因此,临床医生要对毒蕈中毒有清醒的认识,做到早就诊、早诊断、早治疗。在治疗上要注意尽早清除毒素,5洗胃、催吐、导泻、口服活性碳,减少毒素从肠道吸收;早期大剂量静脉补液,以促进毒素自肾脏排泄。特别在假愈期,更要提高警惕,注意肝、肾功能变化,尽早进行相应治疗;同时,要做好健康宣教,号召人们不要盲目采摘野生蘑菇,以免误食发生危险。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