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 2009-12-06 00:11:07 来源:chinadoctor.org
【概述】消化道息肉泛指来源于黏膜上皮、隆起于黏膜表面,向腔内突出的赘生物。根据息肉所在部位的不同,分别称之为食管息肉、胃息肉、小肠息肉、大肠(结肠及直肠)息肉等,其中以胃息肉和大肠息肉最常见。按息肉的组织病理学可分为增生性、炎症性、错构瘤性、腺瘤性四类。按大体形态可分为有蒂、亚蒂和无蒂息肉。按息肉的数目可分为单发性、多发性及息肉病。多发性息肉有数十至100个以上息肉汇集,又可分为家族性与非家族性。【临床表现】1.息肉的一般表现:息肉可因部位、大小、数目、有无合并症等而有不同的临床表现。(1)早期或较小、单发的息肉多无明显症状,多因其他原因作检查时偶然发现。(2)息肉可发生糜烂、溃疡、出血,临床上可出现消化道出血等表现,但出血量一般不大。体积较大的息肉可引起消化道阻塞,包括幽门梗阻、肠梗阻。肠息肉可诱发肠套叠。多发性胃肠息肉病或体积较大的息肉可表现为严重的腹泻及蛋白丢失性肠病。部分息肉可发生癌变,产生相应的症状。癌变率与息肉的组织类型、大小有关。腺瘤性息肉的癌变率较高,腺瘤大于2cm者癌变率达50%。2.胃肠道息肉病综合征的表现(1)腺瘤性息肉病综合征①家族性结肠息肉病: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全结肠及直肠均可有多发腺瘤,数目从上百到数千不等,自黄豆大小至直径数厘米,多数有蒂。可伴有胃、十二指肠等部位的息肉。②(Gardner综合征: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是一种伴有骨和软组织肿瘤的肠息肉病,息肉性质、分布与家族性结肠息肉病相似,但息肉数目较少(一般少于100个)。骨瘤主要见于头颅、上颌、下颌、蝶骨和四肢长骨;软组织肿瘤可为表皮样囊肿、皮脂囊肿、纤维瘤、纤维肉瘤、平滑肌瘤等,骨和软组织肿瘤可先于肠息肉出现,还可伴有甲状腺或肾上腺肿瘤。③Turcot综合征:多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除结肠多发性腺瘤之外,还有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肿瘤,包括神经胶质瘤或髓母细胞瘤。(2)错构瘤性息肉病综合征:①Peutz-Jeghers综合征:又称色素斑一胃肠多发息肉综合征。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是伴有口唇或颊部黏膜、指趾皮肤色素斑的全胃肠道多发性息肉病。②幼年性肠息肉病综合征:约半数有家族史,见于10岁以下儿童,但也可在成人期才作出诊断。息肉主要位于直肠、结肠,可累及胃和小肠。大多数为错构瘤性,可合并腺瘤及癌变。常伴有先天性畸形,如肠旋转不良、脐疝、脑水肿等。③Cronkhite-Canada综合征:为非遗传性消化道息肉,中年以后发病。其特点是息肉分布于整个胃肠道,临床上还可有蛋白丢失性肠病的表现以及脱发、指(趾)甲萎缩、皮肤色素沉着等表现。【诊断要点】1.无症状或有相应的症状体征。2.X线钡剂检查:根据病史、症状作X线钡餐检查或钡灌肠检查,可检出胃、结肠息肉,气钡双重造影更清晰。小肠钡灌肠有助于小肠息肉诊断。3.内镜检查:内镜检查是消化道息肉诊断的最佳方法。根据病史、症状作胃镜、十二指肠镜、小肠镜或胶囊内镜、结肠镜检查。内镜检查除胶囊内镜外可同时作直视下黏膜活检,有助于与其他赘生物鉴别和了解息肉的组织学类型。此外,部分息肉可在内镜下摘除。【治疗方案及原则】1.食管、胃、十二指肠或大肠的单个或多个散发息肉,不论是否是腺瘤性息肉,都应在内镜下切除并送病理检查。有蒂息肉可圈套后用高频电凝摘除,直径<2cm的广基息肉可用Nd:YAG激光、微波或氩等离子凝固仪(APC)等烧灼凝固治疗。直径>2cm的广基息肉也可分片圈套切割或APC治疗。内镜治疗困难者可作外科手术切除。腺瘤性息肉内镜治疗后要定期随访及内镜复查。2.胃肠道息肉综合征的治疗首先应考虑息肉有恶变的潜能,家族性结肠腺瘤性息肉病恶变率高,患者应尽早作全结肠切除术。错构瘤性息肉恶变率较低,一般予以对症治疗,仅在严重并发症如不能控制的出血或肠梗阻时才考虑手术治疗。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