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
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问专家

提建议

回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 久久医生网> 疾病百科> 疾病症状> 多形红斑

中华网健康数据库

时间 : 2009-12-06 09:31:54 来源:qiuyi.china.com

[摘要]

中华网健康数据库-疾病库-多形红斑

疾病名称:多形红斑名词解释:所属部位:皮肤全身性别分类:无就诊科室:皮肤科症状体征:  根据临床表现进行诊断:  1.急性突发,病因不明,有时可能与药物过敏反应有关,  2.局部为急性渗出性炎症,口腔粘膜充血(或有水疱),糜烂,渗液,渗血(自发或激发性),以致唇红部常有紫色血痂,当病情未得到控制时,血痂层层加厚,状如紫茧;口内粘膜的病损可注意到涎液中含血迹现象;皮肤为靶样红斑;若系重型病例,除口腔,皮肤表现外尚合并有眼或阴部等处的损害,    本病有自限性;好发于青壮年男性;起病急骤,病前多有头痛不适,口干咽痛,倦怠等前驱症状;发作时关节酸痛及体温升高,一般分为轻型和重型两种,  一,轻型,  本病之轻型主要指发病于口腔粘膜或伴发皮肤病损者,一般全身症状较轻,  1.口腔粘膜  口腔粘膜的损害可以单独发生,也可与皮肤同时或先后发病,病损可以发生在口腔粘膜的任何部位,,  (1)唇部  多形渗出性红斑在口腔的罹患率是70%在唇部发生损害,故唇为本病的好发部位,而且以下唇为多见,初起时局部充血,水肿,在粘膜上所出现的红斑不如皮肤红斑那么明显和边界清楚,口腔粘膜由于言语,进食的摩擦运动,易致水疱破溃,所以常难以见到水疱期,检查常见唇内粘膜,唇红粘膜上有或大或小的糜烂面,渗出多,并有缓慢的自发或激发性渗血,以致血痂层层加厚;最终形成紫黑色茧状血痂,在言语,进食而牵拉唇部时易致出血加重;晨起可见上下唇粘连,唇红部为紫黑色血痂所覆盖,不能张口,  (2)口腔内部  口腔内发病的一般多在颊部,其临床表现也主要是充血,水肿,糜烂,渗出,而渗血现象不若唇部明显,其渗血现象由于涎液分泌,冲洗作用而易被忽略,在问诊中有的患者会忆及涎液中含有血迹现象,  2.皮肤表现  多形渗出性红斑在皮肤上的表现是明显的,主要多见于手,足背及四肢伸侧或颜面出现各种形式的圆或椭圆形红斑,常对称地散在分布,初起红斑为鲜红色,可略凸起,逐渐转变成暗红色,在病变发展中,红斑呈离心性扩大,故形成外圈鲜红,内圈次之,中央则为陈旧之暗红色,状若彩环,或类似靶环,现称之为皮肤靶样红斑,此乃本病的皮肤特征,这种红斑中心也可出现水疱,甚至水疱中有出血点,有时呈深在性水疱并不凸起,  患者觉局部灼热,瘙痒不适,  二,重型  重型是指本病的严重型,1922年Stevens与Johnson首先报道了口腔粘膜伴有眼病的多形渗出性红斑,属本病之严重型,又称之为斯-约综合征(Stevens-Johnsonsyndrome),即除全身症状较重外,同时有多器官损害,,  1.全身情况  全身症状明显,较重,如体温升高,甚至达40℃,头疼,咽痛,甚至伴有关节酸痛等,化验血象表现白细胞总数及淋巴细胞上升,血沉急剧加快,来诊时见患者急性病容,面部潮红,双目闭合,倦怠少言,甚至已近虚脱,  2.口腔粘膜或唇部  局部充血,水肿,伴有或大或小的糜烂面,渗出,渗血,涎液增多,唇红损害区有时已结有血痂,因疼痛而影响言语与进食,  3.皮肤  皮肤有典型的靶样红斑,多少,大小不等,相近的红斑可重叠或融合,  4.眼部  一般为双目呈急性炎症,结合膜充血,睑肿,内眦糜烂,分泌物多,羞明状,表现为结膜炎或角膜炎,有时眼部出现各层次的炎症,  5.阴部  生殖器,肛门粘膜可充血,糜烂,疼痛不适,  6.其它  还可并发气管炎,支气管炎及肺炎等,  上述多器官表现的损害,在口腔主要是充血,水肿与糜烂,皮肤上出现靶样红斑,再合并其它1~2个部位病损,诊断即可成立,这种多器官病损,属于多窍糜烂性外胚层病,现统称之为Stevens-Johnson综合征,疾病概述:
关键词: 多形红斑
分享到:

更多文章>> 与“中华网健康数据库”相似的文章

更多>>

多形红斑疾病

上皮细胞角化不全,细胞内或细胞外水肿,上皮层可见炎细胞,主要为单核细胞和多形核细胞;上皮内或上皮下水疱形成;上皮的表层组织可有严重液化变性;由于水疱下基底细胞变性,上皮内水疱又可变成上皮下水疱;基底膜... 详细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