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口疮是由白色念珠菌所致的口腔黏膜炎症,是婴儿期常见的疾病,常反复发生,病情严重者可以合并呼吸道、消化道及其他部位的真菌感染。临床中一般采取外涂药物的方法治疗。如何尽快地达到治疗效果,并减少复发,是临床医生和患儿家属经常思考的问题。现将加用益生菌佐治婴儿鹅口疮的疗效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8年1月~2009年1月,四川省雅安市人民医院儿科门诊就诊的婴儿鹅口疮患儿126例,临床表现符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1]所述。将就诊患儿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62例,对照组64例,两组患儿在性别、月龄(0~6个月)、患病日数、营养状况、喂养方式(人工喂养或母乳喂养或混合喂养)、使用抗生素与否、家庭卫生条件(农村、城市)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
治疗组:于餐后用2%碳酸氢钠50ml+制霉菌素10万~20万U/ml涂抹于口腔中罹患鹅口疮的黏膜表面,1d2次,至鹅口疮消失后2d停药;同时用益生菌制剂双歧杆菌活菌胶囊(丽珠肠乐)0.5片加于
温热的奶或少量水中服用,每日2次,共7d。对照组:仅用外用药物涂抹口腔,不服用益生菌。
1.3评价方法
观察鹅口疮面积的变化,采取门诊回访或电话回访的方式,3d和7d分别评价。有效:鹅口疮面积减少超过50%或者消失;无效:鹅口疮面积无改善或减少低于50%或者复发;复发:3d有效而7d又无效。结果见表1。
1.4统计学方法
两组资料以χ2检验进行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结果显示:治疗组在3d和7d的有效率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效果明显。并且,对照组有2例复发,而治疗组无复发现象。
3讨论
鹅口疮是白色
念珠菌感染于口腔黏膜所致的浅表的真菌感染,往往发生在婴儿,尤其是新生儿、营养状况差、卫生条件差、长期患病或使用抗生素等情况下。临床中一直采用碳酸氢钠和制霉菌素外涂的方法来治疗,其功效已得到临床广泛认同,但也存在复发情况相对较多和涂药依从性差的弊端。
益生菌是指给予一定数量的、能够对宿主健康产生有益作用的活的微生物,已经被广泛研究,并证实可以在肠道内形成生物菌膜,改善肠道微环境,具有生物拮抗作用、营养作用、免疫作用等[2]。双歧杆菌是消化道主要的厌氧菌,为肠道微生态系统中正常菌群,被称为“免疫佐剂”。双歧杆菌的菌膜作用可以抵御细菌、病毒、真菌等致病因子的侵袭,免疫作用能提高人体对细菌、病毒、真菌的抵抗力,生物活性能拮抗细菌、病毒及真菌的生长[3]。双歧杆菌还具有营养作用,在肠内可合成多种维生素和生物酶,如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维生素B12、维生素K1、尼克酸和叶酸等;可通过产酸使肠道酸化,有利于Fe2+、a2+及维生素D3等营养物质的吸收;通过抑制白色念珠菌的生长繁殖,可促使疾病好转或痊愈[4]。
益生菌在国内已经广泛应用于治疗腹泻病、婴儿(包括新生儿)
黄疸、肝脏疾病、功能性肠病等,但应用于治疗鹅口疮这种表浅的真菌感染的报道不多。丽珠肠乐是双歧杆菌的活菌制剂,每片含0.5亿个活菌,符合益生菌的标准,在国内应用益生菌的品种中大约占16%[6]。在佐治婴儿鹅口疮中的疗效观察,是基于双歧杆菌的营养作用和免疫作用的应用。通过观察发现,丽珠肠乐用于佐治鹅口疮可以提高疗效,减少复发,方便实用,值得临床推广。
如果您觉得这篇关于探讨,作用,婴儿,治疗,维生素,复的原创的论文《益生菌在佐治婴儿鹅口疮中的作用探讨》写得不错,请收藏本文,并复制本文链接发给您的五个QQ好友。谢谢。
欢迎您继续浏览::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