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淋巴瘤属于
恶性肿瘤的一种,这种病常发生于青壮年,对劳动力影响很大,已经引起了医学界的特别重视。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目前全球每年约有35万新发淋巴瘤患者,死亡患者人数超过20万。我国淋巴瘤发病率为0.02‰,每年新增患者约2.5万人,死亡2万人,呈上升趋势。
恶性淋巴瘤是原发淋巴系统肿瘤,来源于淋巴细胞或组织细胞的恶变。目前,按照国际上的统一标准把它分为两大类:非霍奇金淋巴瘤(简称为NHL)和霍奇金淋巴瘤(简称为HD)。近20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淋巴瘤也有了更深层次的研究。在临床上,由于新药的增多,综合治疗经验的不断积累,无论是近期疗效还是远期生存都有了相当的进展,恶性淋巴瘤已成为某种程度上的可治愈之症。
淋巴组织恶变一般先侵犯表浅或纵隔、腹膜后、肠系膜上的淋巴结,也可以同时侵犯这些部位的淋巴结。少数病人可原发于淋巴结外的淋巴器官。多数患者在早期表现为无痛的颈部
淋巴结肿大,以后其他部位如颌下、腋窝淋巴结也会陆续被发现。淋巴结可从黄豆大到枣大,中等硬度,坚韧,均匀而丰满。到疾病后期,淋巴结会长到很大,并互相融合成块。纵隔也是恶性淋巴瘤的好发部位之一,多数病人在疾病初期常无明显症状,胸部X线检查才会发现有中纵隔和前纵隔的分叶状阴影。大约有50%的NHL会侵犯肝脏。部分病例可以肝脾肿大为首发症状,但因为这部分病人的肝功能大多无明显异常,并且由于肿块弥散,肝脏扫描也少有大的占位病变,因此有时不容易被发现。
恶性淋巴瘤除了这些病变局部的表现以外,还有肿瘤所致的全身表现,大约有10%的患者以发热、皮疹、
盗汗和
消瘦等全身症状为最早出现的临床表现。有的患者长期不规则发热的原因不明,几年以后才发现有浅表淋巴结肿大,经过检查才确诊。也有少数患者伴有比较隐匿的病灶,但常常会有周期性低热。持续发热、多汗、体重下降等多种症状的存在可能标志着疾病的进展。此外,神经系统、皮肤、骨髓等也常常被累及。
恶性淋巴瘤的表现比较隐匿,不易被察觉,能够早期发现症状,及时就诊,治愈率会大大提高。一些早期信号特别值得重视:一、无明确原因的进行性淋巴结肿大,尤其是在部位、硬度、活动度方面符合前面所讲的恶性淋巴瘤的特点的。二、
淋巴结结核经正规疗程的抗结核治疗、慢性淋巴结炎经一般抗炎治疗无效的。三、淋巴结肿大和发热经治疗有时好转,但经常有反复,并且总的趋势为进展性。四、不明原因的长期低热或周期性发热应考虑恶性淋巴瘤的可能性,特别是伴有皮痒、多汗,消瘦,以及发现浅表淋巴结肿大。
如果身体出现这些异常情况,千万不要自作主张,一定要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检查,以免延误病情。
(作者为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肿瘤内科教授)
3月29日上午8点,由中国抗癌协会淋巴瘤健康家园主办的上海淋巴瘤患者咨询会将在本市上海光大会展中心国际大酒店2楼(漕宝路66号)举行,届时将会有专家讲座和义务咨询。请拨打免费淋巴瘤咨询热线8008205712(固话)、4008205712(手机)和021-52370606转754领取免费入场券,或登录淋巴瘤网站:www.lbl.com.cn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