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作者:朱梅刚主编
页数:328
开本:大16开
封面形式:精b本
出版社:广东科技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3-1-1
恶性淋巴瘤病理诊断学内容简介淋巴网状组织良性、交界性病变淋巴瘤组织的病理诊断与鉴别十分困难,而有关研究迅速发展。编著为适应广大病理工作者及有关科研人员的迫切需要,特邀请国内知名的淋巴瘤病理专家共同撰写了本专著。本书内容包括基础理论与诊断理论技术、良性、交界性增生病变、
淋巴病结内、外恶性淋巴瘤病理诊断五大部分共4章,约60万字,精选彩色照片40余幅,与文字同步编排,全书用铜版纸精印,属国内首部一流专著。本书具有内容新颖、全面实用、深入浅出、普及与提高结合的特点,突出了良、恶性鉴别诊断。适合各级病理工作者科研人员及相关医务人员参考。
恶性淋巴瘤病理诊断学本书目录第一章基础理论与诊断技术
第一节 淋巴网状组织正常学、细胞学及功能
一、淋巴结构的组织与功能
二、淋巴结结构的生理性变异与发育异常及组织异位
三、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正常结构及组织异位
四、脾脏的组织学与功能
五、胸腺的组织学与功能
六、红骨髓的组织与功能
七、免疫细胞的组织学与功能
第二节 恶性巴瘤诊断技术
一、临床活检、常规制片
二、常用组织化学术在淋巴瘤诊断中的应用
三、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淋巴瘤诊断中的应用
四、淋巴细胞及其肿瘤的超微结构的应用
五、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在淋巴瘤诊断中的应用
六、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淋巴瘤诊断的应用
参考文献
第二章良性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病理诊断
第一节 共同的组织增生性疾病病理诊断
一、反应性增生的组织学类型
二、从免疫反应的本质去认识RH组织学变化规律
三、以成熟浆细胞为标志的B淋巴细胞增生系列现象是RH组织学的特征
四、淋巴组织反应性增生中假恶性征象的正确识别
五、淋巴滤泡数量、形态及分布的变化
六、网状纤维的量变与分布的变化
七、小血管增生与分布特点
八、不突破包膜
九、特殊病史
十、开展新技术辅助鉴别诊断
第二节 良性增生性疾病病理学
一、淋巴滤泡反应性增生
二、非特异性滤泡外淋巴组织增生
三、免疫母细胞增生性淋巴结病
四、组织细胞增生性淋巴结病
五、浆细胞增生性病变
六、良性结节硬化型淋巴结肿大
七、血管淋巴增生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参考文献
第三章交界性淋巴组织增生性病变病理诊断
第一节 概念与共同临床及病组织学特点
一、概念
二、共同的临床及病理组织学特点
第二节 交界性淋巴组织增生性病普
一、淋巴滤泡瘤样增生
二、进行性转化生发中心
三、假性淋巴瘤
四、血管免疫细胞性淋巴结病
五、血管滤胞性淋巴结增生
六、特发性窦性组织细胞增生性巨淋巴结病
七、家族性噬红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
八、淋巴网状组织不典型性增生
参考文献
第四章恶性淋巴瘤病理诊断
第一节 恶性淋巴瘤的分类与命名
一、增生淋巴瘤分类史与评价
二、WHO新分类
第二节 非霍奇淋巴瘤分型的临床意义及恶性淋巴瘤的临床分册
一、非堆奇金淋巴瘤(NHL)分型的必要性
二、临床医师对良好分型体系的要求
三、工作分型的应用价值
四、工作分型的不足
五、REAL分型及其临床评价
六、新的WHO分型
七、临床如何正确应用新的WHO分型
八、恶性淋巴瘤的临床分期
第三节 恶性淋巴瘤的流行病学
一、中国
恶性肿瘤死亡率按部位分类构成统计
二、中国恶性淋巴瘤类地区地理分布
三、我国恶性淋巴瘤死亡率不同水平地区
四、世界8个国家9个医疗中心主要性淋巴瘤发生率,组织学类型百分比
五、恶性淋巴瘤在国内国外发生率之比较
第四节 淋巴结内(为主)非霍奇淋巴瘤
一、共同的组织学与鉴别诊断
二、B细胞性恶性诊断要点
三、T细胞性恶性淋巴瘤
四、组织细胞与树突细胞恶性肿瘤
五、非霍奇金淋巴瘤
六、组合性淋巴瘤
七、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反应性细胞
八、淋巴结转移性肿瘤
第五节霍奇金淋巴瘤
……
中文索引
恶性淋巴瘤病理诊断学作者介绍朱梅刚教授:1931年12月出生,江苏宜兴人。中共党员。1956年毕业于第三军医大学医本科。历任第三军医大学病理学教授,第一军医大学病理教研室主任,第一军医大学专家组病理学教授。现为中国抗癌协会淋巴瘤研究委员会委员及癌转移专业委员会常委,《癌症》与《诊断病理学杂志》编委。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从事病理学教学、科研及病理诊断4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在恶性淋巴瘤的病理诊断与鉴别诊断方面有较深的造诣。主编有专著《实用淋巴网状组织肿瘤病理学》1985年,(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病理学》199年,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表论文40余篇。曾获总后卫生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恶性淋巴瘤病理诊断学去当当网上书店购买,去卓越网上书店购买到卓越网查看本书的价格 到当当网查看本书的价格[图]恶性淋巴瘤的一些早期信号[健康・癌症预防]恶性淋巴瘤的一些早期信号
恶性淋巴瘤属于恶性肿瘤的一种,而且这种病常发生于青壮年,对劳动力影响很大。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目前全球每年约有35万新发淋巴瘤患者,死亡人数超过20万。我国淋巴瘤每年新增患者约2.5万人,死亡2万人,呈上升趋势。
淋巴组织恶变一般先侵犯表浅或纵隔、腹膜后、肠系膜上的淋巴结,也可以同时侵犯这些部位的淋巴结。少数病人可原发于淋巴结外的淋巴器官。多数患者在早期表现为无痛的颈部淋巴结肿大,以后其他部位如颌下、腋窝淋巴结也会陆续被发现。淋巴结可从黄豆大到枣大,中等硬度,坚韧、均匀而丰满。纵隔也是恶性淋巴瘤的好发部位之一,多数病人在疾病初期常无明显症状,X线检查才会发现有中纵隔和前纵隔的分叶状阴大约有50%的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会侵犯肝脏。部分病例可以肝脾肿大为首发症状,但因为这部分病人的肝功能大多无明显异常,并且由于肿块弥散,肝脏扫描也少有大的占位病变,因此有时不容易被发现。
恶性淋巴瘤除了这些病变局部的表现以外,还有肿瘤所致的全身表现,大约有10%的患者以发热、皮疹、
盗汗和
消瘦等全身症状为最早出现的临床表现。有的患者长期不规则发热的原因不明,几年以后才发现有浅表淋巴结肿大,经过检查才确诊。也有少数患者伴有比较隐匿的病灶,但常常会有周期性低热。持续发热、多汗、体重下降等多种症状的存在可能标志着疾病的进展。此外,神经系统、皮肤、骨髓等也常常被累及。
恶性淋巴瘤的表现比较隐匿,不易被察觉,能够早期发现症状,及时就诊,治愈率会大大提高。一些早期信号特别值得重视:无明确原因的进行性淋巴结肿大,尤其是在部位、硬度、活动度方面符合前面所讲的恶性淋巴瘤的特点的;“
淋巴结结核”经正规疗程的抗结核治疗、“慢性淋巴结炎”经一般抗炎治疗无效的;淋巴结肿大和发热经治疗有时好转,但经常有反复,并且总的趋势为进展性;不明原因的长期低热或周期性发热应考虑恶性淋巴瘤的可能性,特别是伴有皮痒、多汗,消瘦以及发现浅表淋巴结肿大。
如果身体出现这些异常情况,千万不要自作主张,一定要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检查,以免延误病情。
恶性淋巴瘤治疗进展
中国癌症信息天津辽宁省中医研究院大连春园中西门诊部(专业抗肿瘤的门诊)应用海威颗粒(羟基它里宁、五参素)、鸦胆子油乳、芦笋精等中药治疗恶性淋巴瘤取得进展,多数患者经一个疗程治疗即可有明显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