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
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问专家

提建议

回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 久久医生网> 疾病百科> 疾病症状> 恶性淋巴瘤

tc

时间 : 2009-12-06 09:51:51 来源:beta.cmt.com.cn

[摘要]

©CMT版权:在第十一届中国抗癌协会全国淋巴瘤学术大会上,来自瑞士的国际抗癌联盟(UICC)前主席卡瓦利(Cavalli)教授就恶性淋巴瘤的个体化治疗进行了报告。|医学论坛网©|第十一届中国抗癌协会全国淋巴瘤

恶性淋巴瘤的个体化治疗
第十一届中国抗癌协会全国淋巴瘤学术大会2009年11月11日来源:中国医学论坛报作者:廖莉莉
第十一届中国抗癌协会全国淋巴瘤学术大会;恶性淋巴瘤;卡瓦利(Cavalli)教授;个体化治疗

  在第十一届中国抗癌协会全国淋巴瘤学术大会上,来自瑞士的国际抗癌联盟(UICC)前主席卡瓦利(Cavalli)教授就恶性淋巴瘤的个体化治疗进行了报告。 

  Cavalli教授介绍,根据监测、流行病学与最终结果(SEER)数据库对1975-2005年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发病率的统计,自1975年至1990年,结内NHL每年约增加1.7%~2.5%,结外NHL每年约增加3.0%~6.9%,原发于皮肤、胃肠道及中枢神经系统的NHL发病率升幅最大。目前,NHL已成为癌症死亡的第五大病因。NHL至少包含30种亚型。对于霍奇金淋巴瘤(HL),WHO分类将其分为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HL(NLPHL,占5%)和经典型HL(CHL,占95%),后者又被细分为4种亚型,即结节硬化型、混合细胞型、淋巴细胞为主型和淋巴细胞消减型。 

  以下选取Cavalli教授会上报告的重点内容作一简介。 

  滤泡性淋巴瘤

  对于滤泡性淋巴瘤(FL),利妥昔单抗为基础的诱导、维持治疗是目前的标准治疗方案。SAKK35/03研究显示,对接受利妥昔单抗(qw×4)治疗后的FL患者给予利妥昔单抗长期(q2m×4)维持治疗2年以上,未见毒性增加。FIT研究表明,对于一线诱导治疗后达完全缓解(CR)、不确定CR或部分缓解(PR)的CD20+进展期FL,采用钇-90(90Y)替伊莫单抗进行巩固治疗高度有效,可使无进展生存(PFS)期延长近2年(36.5个月对13.3个月,P<0.0001),且未出现预期外毒性。 

  FL国际预后指数(FLIPI)根据5个预后不良因素[年龄≥60岁、血红蛋白<12g/dl、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水平>正常、ANNARBOR分期为Ⅲ~Ⅳ期及淋巴结受累数目>4个],将FL分成3个危险组,即低危(0~1)、中危(2)和高危(3~5)组,对应的OS期分别为10年、7年和5年。 

  由于采用最佳支持治疗和新药的出现,尤其是作用于免疫系统药物的出现,FL患者预后已经得到改善。目前可供选择的治疗方法较多,但仍无最佳方案。针对低危患者的治疗,仍主张观察等待和低剂量治疗策略;而对于复发或耐药患者,可考虑自体或异体移植;在中低强度诱导治疗后,应用利妥昔单抗维持治疗可取得良好疗效,但在高强度化疗后,是否继续应用这种维持治疗尚须明确。 

  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

  根据2008年WHO分类,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MZL)可分为脾边缘区淋巴瘤(约占1%)、结内边缘区淋巴瘤(约占2%)和黏膜相关淋巴样组织结外边缘区淋巴瘤(MALT淋巴瘤,约占8%)。 

  MALT淋巴瘤的免疫表型为CD20、CD21、CD35、IgM阳性,CD5、CD10、CD23、IgD阴性,大部分是获得性MALT。胃MALT淋巴瘤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抗幽门螺杆菌(Hp)感染、放疗和化疗。LY03研究表明,胃MALT淋巴瘤经抗Hp治疗后分别给予苯丁酸氮芥治疗和观察,前者并未显示出总生存(OS)和无复发生存方面的优势。国际结外淋巴瘤研究小组(IELSG)正在进行的IELSG-19研究,旨在探讨苯丁酸氮芥中加入利妥昔单抗是否可以改善MALT淋巴瘤的转归,有望为利妥昔单抗在MALT中的应用提供进一步的资料。 

  套细胞淋巴瘤

  目前对于利妥昔单抗(R)对套细胞淋巴瘤(MCL)的作用仍有争议。对于体能状况较好的年轻患者(<65岁),建议采用R-hyper- 

  CVAD(环磷酰胺+长春新碱+多柔比星+地塞米松,交替R+大剂量甲氨蝶呤+阿糖胞苷)或R-HD-MTX-ARA-c(大剂量甲氨蝶呤+阿糖胞苷+甲泼尼龙)治疗4~6个周期,然后采用BEAM(卡莫司汀+依托泊苷+阿糖胞苷+美法仑)/PBSCT(外周血干细胞移植)作为巩固治疗;对体能较好的老年患者,给予R-CHOP(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长春新碱+泼尼松)/R-CVP(环磷酰胺+长春新碱+泼尼松)/R-苯达莫司汀治疗;对于体能较差者,建议苯达莫司汀或苯丁酸氮芥治疗。MCL治疗的研究方向是硼替佐米、来那度胺、雷帕霉素以及新的单抗。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是NHL最常见亚型,临床行为表现为侵袭性。对于DLBCL,根据生发中心B细胞样(GCB)表型(Bcl-6,CD10)、Bcl-2表达、IPI,将其分为低危(IPI低-中、不表达Bcl-2、但具有GCB表型)和高危(IPI中-高、表达Bcl-2、无论何种表型)两类。经过3个周期R-CHOP方案治疗后,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阴性的局限期DLBCL患者,继续接受R-CHOP治疗4个周期,预后良好,而治疗中期PET扫描还可用于筛选出无须放疗患者,从而避免放疗引起的长期毒性。但PET用于DLBCL存在异质性,其价值尚未得到可靠的结论。 

  原发纵隔大B细胞淋巴瘤(PMBCL)在1980年得到首次描述,不常见亦不罕见(占NHL2%~5%)。PMBCL在WHO分类中仍被认为是DLBCL的一个亚型,但不是一种独立疾病。IELSG-9研究发现,对于PMLBCL,与第一代CHOP或CHOP样方案相比,第三代方案MACOP-B(甲氨蝶呤+多柔比星+环磷酰胺+长春新碱+泼尼松+博来霉素)+放疗可显著改善OS。PMBCL为一种与HL基因表达相关的预后较好的DLBCL亚型,其关键问题包括①相对剂量强度的化疗联合利妥昔单抗是否可以提高初次治疗的有效率?②PET是一种评估化学免疫治疗后疗效和预后的有效方法吗?③对于可经化学免疫治疗治愈的患者,是否可以降低放疗剂量或不行放疗? 

  原发CNS淋巴瘤

  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的发病率逐渐升高,临床行为独特,但我们对其分子表型知之甚少,其起源于一种中枢神经系统(CNS)中正常情况下不存在的细胞类型,发生于具有特定结构、生物学、免疫特征的解剖学部位。尽管PCNSL是NHL中一种预后最差的类型,但仍是一种可治愈的脑部肿瘤。对于PCNSL,主要的预后不良因子包括年龄>60岁、体能状态评分>1、LDH升高、脑脊液蛋白浓度升高和脑深部受累,可应用以上5个预后因子进行预后评分。IELSG研究表明,对于年龄≤75岁的PCNSL患者,在大剂量甲氨蝶呤中加入大剂量阿糖胞苷,可显著改善患者转归,且毒性可耐受。 

  霍奇金淋巴瘤

  晚期初治HL的7个不良预后因素包括男性、年龄>45岁、Ⅳ期、白细胞>15×103、淋巴细胞计数<600mm2、血清白蛋白<4g/dl、血红蛋白<10.5g/dl。有研究者据此提出了国际预后因素计划(IPFP)评分。临床中可根据HL的不同分期及IPFP评分进行分组治疗。 

  对于ⅠA、ⅡA期HL,采用ABVD(多柔比星+博来霉素+长春新碱+达卡巴嗪)×2+受累野放疗(IFRT);或在ABVD×2后行PET检查,若结果为阴性给予ABVD×2,若结果为阳性给予IFRT。 

  对于Ⅲ期或Ⅳ期患者,若IPFP评分为0~4,给予ABVD×6,若IPFP评分为5~7,给予强化化疗。之后行疗效评价,若CT达到完全缓解,则停止治疗;若达部分缓解但PET结果为阴性也停止治疗,但若PET结果为阳性,则给予RTable序贯IFRT治疗或非RTable治疗后观察。

分享到:

更多文章>> 与“tc”相似的文章

更多>>

恶性淋巴瘤疾病

实验室检查 1.外周血:早期患者血象多正常,继发自身免疫性溶血或肿瘤累及骨髓可发生贫血,血小板减少及出血,约9%~16%的患者可出现白血病转化,常见于弥漫型小淋巴细胞性淋巴瘤,滤泡型淋巴瘤,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 详细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