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
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问专家

提建议

回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 久久医生网> 疾病百科> 疾病症状> 恶性组织细胞病

恶性组织细胞病误诊为病毒性肝炎2例 ,论文发表,论文代写

时间 : 2009-12-06 01:38:15 来源:www.80075.com

[摘要]

  2年来先后遇2例恶性组织细胞病误诊为病毒性肝炎,现报告如下。   例1:患者,男,49岁,因发热、纳差、乏力、尿黄半月,于2004年7月入院。半月前病人不明原因出现发热,体温38~39.5℃之间,但无畏寒、盗汗伴

  2年来先后遇2例恶性组织细胞病误诊为病毒性肝炎,现报告如下。  例1:患者,男,49岁,因发热、纳差、乏力、尿黄半月,于2004年7月入院。半月前病人不明原因出现发热,体温38~39.5℃之间,但无畏寒、盗汗伴有周身乏力、纳差、尿黄,未经任何治疗上述症状渐重,尿色加深,似浓茶来诊住院。查体:T38.6℃,P88次/分,R19次/分;BP115/75mmHg,神志清,精神欠佳,全身黏膜中度黄染,无肝掌、蜘蛛痣,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心肺无异常,腹软,肝脏肋下2.5cm,质软,压痛、叩击痛,脾未及,腹水征阴性,双下肢无浮肿,肝功:ALT341U/L,AST184U/L,A/G41/36,TBIL298μmol/L,DBIL178μmol/L,HbsAg(-)。血常规:WBC3.6×109/L,PLT98×109/L,N0.685,HGB112g/L。入院诊断:急性黄疸型肝炎(病原未定)。入院后经护肝、降酶、退黄等综合治疗,病情无明显好转,且病原学感染指标甲、乙、丙、丁、戊型血清学、巨细胞病毒抗体全阴性,血常规有全血细胞减少倾向而行骨髓涂片检查找到异常组织细胞,请血液内科会诊,最后诊断为“恶性组织细胞病”。  例2:患者,女,36岁,因发热、乏力及全身皮肤、黏膜黄染20天入院。病人于20天前不明原因出现发热,体温在38.5℃左右,无畏寒、汗出,曾用抗生素(药名不详)类药物治疗,烧不退,且全身皮肤黏膜发现黄染伴纳差、乏力及尿黄,似浓茶来诊,查体:T38.9℃,P86次,R19次/分,BP115/110mmHg,神志清,全身黏膜轻度黄染,无瘀点、斑,心肺正常,腹软,肝脾肋下未及肿大,肝区叩击痛,双下肢无浮肿,肝功:ALT320U/L,AST170U/L,TBIL350μmol/L,DBIL197μmol/L,HbsAg(-),以急性黄疸型肝炎入院。经护肝、利胆、退黄综合治疗,体温降为37℃左右,但黄疸不退,且查甲、乙、丙、戊及巨细胞病毒感染血清学指标阴性,血常规:WBC3.2×109/L,PLT86×109/L,N0.712,ESR50mm/小时。疑有血液系统疾病,请血液内科会诊要求骨髓检查,结果骨髓涂片中发现异常组织细胞,确诊为恶性组织细胞病转血液科治疗。    讨论  恶性组织细胞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化,缺乏特异性,是误诊的主要原因。临床医生对该疾病缺乏足够的认识,只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及肝功化验做出肝炎之诊断。由于治疗效果不好而随即行骨髓检查,找到异常组织细胞而确诊,行正规治疗。在临床上为避免误诊,遇有不明原因长期发热、进行性贫血、全血细胞减少、黄疸、肝脏淋巴结肿大及多脏器功能受损病人,在排除可能存在的感染、占位性病变、结缔组织病及血液系统疾病后应高度警惕恶性组织细胞病的可能,对可疑病人应多次行骨髓涂片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减少误诊误治的发病率。  恶性组织细胞病误诊为病毒性肝炎2例孙经利 孙光萍

Tags:本文来源:本站作者:编辑01转载本文请注明出处:中国论文网上一篇:上一篇:陈旧性输卵管妊娠误诊7例临床分析下一篇:下一篇:
分享到:

更多文章>> 与“恶性组织细胞病误...”相似的文章

更多>>

恶性组织细胞病疾病

实验室检查 1.外周血 患者就诊时血象正常者仅约10%,其余均有各种血细胞不同程度的减少(少数病例白细胞计数可增高),随着病情的发展全血细胞减少愈趋明显,成为本病的突出表现之一,约有半数患者在外周血片末端边缘... 详细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