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 2009-12-06 19:50:56 来源:www.ek360.com
●通过大样本调查研究得出该病流行病学4大特点●率先发现A族溶血性链球菌感染与该病发生相关 本报浙江讯我国当前关于儿童抽动障碍的最大样本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得出结果。研究揭示了该病4大流行病学特点,并在我国率先发现A族溶血性链球菌感染与该病有一定关系。这一由温州医学院附属一院金嵘教授领衔的科研组历时3年完成的调查研究成果日前获2005年浙江省医药卫生科技创新一等奖。 抽动障碍是一种儿童、青少年期起病、以一种不随意突发、快捷、重复、节律性、刻板的单一或多部位的肌肉运动或发声抽动为特点的神经精神疾病。患者常伴有情绪障碍、学习困难、产生违纪行为和社会适应困难,少数病例可出现自伤行为。抽动障碍在临床上并不少见,但在我国对此病认识不足现象仍很普遍,常将其误诊为“沙眼”、“结膜炎”、“咽炎”等进行治疗,而少有成效;许多病孩未能被意识到患有抽动障碍,一些家长和教师也常把这些表现误认为是小孩的“坏习惯”而延误就诊。不少难治性病例,多与诊断和治疗被延误有关。 该课题在温州地区7~16岁的9742名学生中,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进行了抽动障碍患病率及分布特点的现况调查,这是我国迄今有关该病最大样本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调查共查出抽动障碍患者101例,总患病率为104/万。其临床亚类型患病率分别为:短暂性抽动障碍34/万;慢性运动或发声抽动障碍27/万;发声与多种运动联合抽动障碍43/万。流行病学特点为:①男性患病率显著高于女性;②患病高峰在9~10岁,小学生抽动障碍患病率显著高于初中学生;③发病高峰在6~10岁,平均发病年龄为8.5±2.8岁;5很容易被误诊,延迟诊断率69.3%;延迟诊断时间的中位数为1.0年。 同时,研究人员选择该人群中的抽动障碍病例46例及来自同一地区的健康学生46例,采用抗DNA酶B微量法测定抗DNA酶B抗体,探讨A族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在抽动障碍发病中的作用,在我国首先发现A族溶血性链球菌感染与该病发病有一定关系。研究人员还采用当前国际上用于抽动障碍的标准化定式检查工具对抽动障碍进行了家系研究,揭示了抽动障碍的可能遗传机制:母系传递更容易表现为复杂运动性抽动,提示遗传印迹起了重要作用。 该项研究成果为我国儿童抽动障碍的治疗与预防,提供了新的思路。
国家教育在线(www.ek360.com)是远程教育服务及信息技术提供商北京长远博知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推出的远程教育专业在线学习平台,国家教育在线立足于网络教育服务行业.。目前,从幼儿教育、中小学教育到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服务覆盖了各个年龄阶段的多种教育方式,从而满足所有求学者的不同需求。 国家教育在线发展的目标是:推动中国的远程教育发展,高效合理利用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等领域的教学资源,进而构建开放的国际化教育体系。国家教育在线新站推出的服务: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