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口吃及矫正 一、什么是口吃。口吃,俗称结巴,从生理学的角度主要是由于
呼吸肌、喉肌及其它与发音有关的器官
紧张造成的。一般来讲,男孩
的比例多于女孩,高峰期是5至9岁。 值得注意的是,有一种现象不能算是真正的口吃,那就是孩子在
一岁至四五岁期间,由于言语能力的发展相对落后或者发育器官不成
熟、语言神经系统不完备等生理因素引起的口吃。这是儿童语言学习
中正常的现象,随着日后正确的训练和及时纠正,一般不会有很大影
响;如果听之任之,很可能就会导致心因性口吃――真正的口吃。 二、口吃的原因。对于口吃产生的原因,目前世界上存有争议。
有人从生理的角度找原因,认为与遗传有关,或者某种脑功能障碍,
语言神经末梢缺陷有关。我认为,既然语言是人类在社会环境中学习
的,那么主要原因无非是来自外部环境和学习者自身两个方面。第一,
来自外部的模仿和暗示。儿童期一个显著的特点是模仿性强和容易受
暗示。自己周围若有口吃的小朋友,由于好奇、顽皮的天性和好玩心
理的驱使,他们很可能要学他们说话的样子,这就很容易使自己被
“传染”上。第二就是个人心理因素即由于生性胆小、易紧张、
焦虑产生的。 三、矫正策略。口吃并不可怕,只要大人有恒心有耐心帮着孩子
纠正,一般是两三个月就会见效的。 首先,大人(尤其家长和老师)不要心急、激动、动怒,而要若
无其事地听他们把话讲完。不要中间打断他们,也不要故意让他们停
下来重说,尤其当孩子情绪激动的情况下,要让他们安定下来后再讲。
切不可对他们口吃表现出特别关注的神态,不能责怪,不能嘲笑他,
更不得打骂。如果大人急,他们就会比你更急、更是说不出话来。 其次是进行模仿性语言训练。利用儿童模仿性强的特点,让患儿
听正常人讲话或听录音机里语速较慢的谈话等。大人在与他们交谈时
一定做到让自己的言语轻、柔、慢,连贯地同他们交谈,使自己的说
话方式在潜移默化中成为他们模仿的榜样,使他们逐渐向正常说话方
向转变。 第三,消除患儿周围生活中不良影响。家长有必要同老师及他们
周围的人联系,尤其是在老师协助下,让同学不要嘲讽口吃的孩子,
更不要学他们说话。要耐心与他交谈,认真听他讲话,并且老师要多
鼓励表扬他的进步,消除他开口说话时的紧张情绪,改变引起他紧张
的生活环境。 还可以利用让他们唱歌、朗诵诗词的方式来消除口吃。记得有部
叫《苗苗》的电影,其中有个小女孩口吃又胆小。于是苗苗老师就安
排小女孩唱歌,同时给她制定计划,每日朗读一篇短文或课文至熟练
为止。特别注意让她控制说话的速度,逐渐使她由个人单独练习变成
在班内表演节目:唱歌、朗诵诗歌。结果两个来月,小女孩就与正常
孩子一样了,并且还在学校的朗诵会上取得好成绩。我想这也是一个
很好的方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