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年正成耳聋“主力军”在地铁等吵闹的环境里,声响很大地听MP3;在家电脑前一坐,就带上耳机听音乐……如今,各种各样的新型声污染无处不在。不少年轻白领、学生一族为此在不知不觉中,丢失了自己的听力。每年3月3日是全国爱耳日。据中国残联一份统计资料显示,在我国13亿人口中,有听力障碍的人口达到2057万人,已跃居我国残疾总人数的首位。目前,中青年人群正在逐渐成为耳聋的“主力军”。
病例1:大学生寒假过度熬夜上网致失聪
今年大二的小羽是一位不折不扣的网络游戏迷。对他而言,熬夜打游戏是家常便饭。在整个寒假里,他每天大约只睡3、4个小时,其余时间都在电脑前度过。虽然经常
耳鸣,但他并没有太在意。可就在开学的前一天,小羽突然左耳发闷,听不到任何声响。到医院检查后才发现,他得了
突发性耳聋。
【专家点评】睡眠不足易夺走听力
近年来,突发性耳聋在大、中学生,以及毕业班学生中发生较多。其中,睡眠不足更是“谋杀”年轻人听力的元凶之一。新华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副主任杨军表示,长期睡眠不足,易使血管处于紧张状态,结果内耳供血不足,极易发生耳鸣或突发性耳聋。
国外研究发现,每日睡眠不足7小时的人与睡眠时间在7至8小时的人相比,前者患突发性耳聋的概率是后者的4.3倍。
病例2:频繁感冒后听力又失
最近初春季节,天气乍暖还寒,感冒患者多见。家住市区的小峰患上了感冒,考虑到看似病情不是很严重,而且公司的业务又比较繁忙,应酬也多,结果小峰就自己随便吃了点感冒药。
两天前,他突然感觉到双耳嗡嗡地作响。但他以为:这点小小的耳鸣只是感冒的症状之一。直到昨天,他才终于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他的耳朵好像塞进了棉花球,什么都听不到了。
【专家点评】感冒后耳聋警惕中耳炎
杨军副主任表示,一些神经性耳聋与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粘度和
糖尿病等慢性病有关。由于血液中过多的胆固醇可能堵塞供应听觉的神经和耳朵营养的血管,使耳组织失去养分容易衰退,造成听力受损。此外,由于感冒引起的中耳炎,很多人没有耳痛,只有耳朵里闷胀、堵塞感和听力下降。感冒后一旦出现耳闷塞感或听力下降,要及时就医。迁延不愈的分泌性中耳炎要及时治疗,否则会引起感音神经性耳聋。
病例3:神经性耳聋缘于
听神经瘤小佩是大四学生,两个月前,她左耳听力不明原因地下降,伴有耳鸣。到当地医院就诊后,医生告诉她得的是神经性耳聋。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小佩的听力有部分恢复。虽然没有恢复到正常,但医生告诉她,这也就是最好的结果了。没想到的是,一段时间后,她的听力再次下降。经仔细检查,小佩长了听神经瘤。
【专家点评】尽早诊断听神经瘤
新华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吴皓教授说,听神经瘤起病平和、缓慢。初期症状往往只有耳鸣,十分容易误诊或漏诊。听神经瘤的早期表现主要为单侧、持续性、顽固性耳鸣,且治疗效果不明显,久而久之听力下降。这是肿瘤压迫神经引起的刺激症状,与普通耳鸣很难鉴别。许多听神经瘤病人早期去耳鼻喉科看病查不出病因,被认为是一般的听力衰退,或老年性耳聋,结果诊断为听神经瘤。
听神经瘤的早期诊断直接关系到手术效果。因此如有单侧神经性听力下降、单侧耳鸣或眩晕等症状时,一定要想到听神经瘤的可能,并进行相应检查。
相关链接>>>>
预防耳聋7大注意
1.年轻人不能过多、过长听MP3等,过多使用耳机,也会引起听力的慢性损伤。如果确实需要持续使用耳机,应每隔半小时适当休息一下。在持续劳累后,应避免接触噪声或过大声音。
2.应尽量避免给新生儿、儿童使用氨基糖甙类药物即链霉素、庆大霉素和卡那霉素等。
3.有聋儿生育风险的夫妇,应接受遗传指导和产前咨询。
4.应预防耳外伤和感染。
5.应预防感冒。有一部分病人发生分泌性中耳炎,与感冒有关系,因此预防感冒可减少一个发病因素。
6.应注意避免引起耳聋的可能诱因,比如:连续熬夜或觉得身心疲惫、精神紧张时,就应注意调整和休息。当出现耳鸣、眩晕、
恶心、呕吐等症状,还应到医院耳鼻喉科及时就诊。
7.慢性中耳炎应尽早治疗,避免耳聋继续发展。
特别提醒>>>>
儿童不合理用抗生素易致耳聋
据中国聋儿康复研究中心透露,我国7岁以下儿童因为不合理使用抗生素造成耳聋的数量多达30万,占总体聋哑儿童的比例30%至40%。
与此同时,我国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调查也显示:每年约有3万名儿童因为不恰当地使用耳毒性药物造成耳聋。其中,95%以上为使用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氨基糖甙类药物。
留心身边老年人耳聋
吴皓主任说,老年性耳聋是随着年龄不断增长,高频听力逐渐下降,最终全部频率听力下降的耳聋,严重者还可造成交往障碍。听觉系统老化、内耳动脉硬化,以及老年人大脑听觉中枢退行性改变或不同程度脑皮质萎缩等,都可能导致老年人听觉下降。
事实上,半数老人易患上老年性耳聋。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老年人听力障碍者约占老年人口的50%左右。
耳聋患者多种方法治疗
针对听力下降和耳聋患者,可选用多种治疗方法。
1.配戴合适的助听器:耳聋患者配戴助听器,能改善听力。但有些人却担心,长期配戴助听器,通过提高声音强度,长期刺激原本就存在功能衰退的内耳和听神经系,可能会加重耳聋。其实,可以肯定地说,耳聋患者若能做到适时合理地选戴助听器,并不会加重耳聋。
2.人工听觉植入:这主要指人工耳蜗植入手术。人工耳蜗是近年来引进和发展的先进技术,是使极重度耳聋和全聋儿童实现康复的唯一科学有效手段。目前,全世界已有超过6万名聋儿实施了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并经过系统康复训练,走出无声世界。老年人听力下降,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交流的,也可以作人工耳蜗植入手术。
3.耳显微、耳神经外科手术:长期慢性中耳炎引起的传导性听力下降,可以通过听力重建手术得以治愈。在现代听觉监测技术的辅助下,在切除听神经瘤的手术中,仍能有效保存听觉功能。 许沁印超慧邬思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