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 2009-12-06 23:18:08 来源:www.whrenan.com
现代医学认为:耳聋有传导性耳聋、神经性耳聋、混合性耳聋。多由遗传、产伤、感染、药物应用不当、免疫性疾病、生理机能退化、某些化学物质中毒等都能导致耳聋。传统医学认为:耳鸣
听觉系统的部位的疾病,都会导致耳聋。耳聋从外表上看都是听不到声音,但由于病变部位不同,耳聋的性质是有区别的。发生于外耳道、中耳的传导声音部分的耳聋是传导性聋。发生于内耳、听神经和听觉中枢的感音和神经部分的耳聋是感音神经性聋。在传导部分和感觉神经部分都有异常的耳聋是混合性聋。外耳致聋的疾病有耵聍栓塞、异物、炎症肿胀和发育异常等堵塞了外耳道。中耳炎、鼓膜穿孔、听小骨破坏、咽鼓管通气障碍等是中耳致聋的病症。这种传导性聋的病因有药物中毒、强噪声的突然刺激或长期刺激、高热、抽风、遗传因素、内耳供血障碍、病毒感染、老年退行性变化等。感音神经性聋的诊断较难,往往需要进行电测听器检查,才能明确耳聋的性质和耳聋的程度。
按病变部位及性质可分为三类:
(一)传导性聋(conductivedeafness):是因外耳中耳有病变,使声音传导过程发生障碍,而引起耳聋。常见致聋原因有外耳道盯聍、异物、炎症、先天性耳道闭锁、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急慢性非化脓性中耳炎、先天性畸形,肿瘤,大疱性鼓膜炎,耳硬化症早期等。(一)传导性聋
1.先天性:常见的有先天性畸形,包括外耳、中耳的畸形,例如先天性外耳道闭锁或鼓膜、听骨、蜗窗、前庭窗发育不全等。
2.后天性:外耳道发生阻塞,如耵聍栓塞、骨疣、异物、肿瘤、炎症等。中耳化脓或非化脓性炎症使中耳传音机构障碍,或耳部外伤使听骨链受损,中耳良性、恶性肿瘤或耳硬化症等。
(二)感音神经性聋
1.先天性:常由于内耳听神经发育不全所致,或妊娠期受病毒感染或服用耳毒性药物引起,或分娩时受伤等。
2.后天性:有下列几种原因:
(1)传染病源性聋:各种急性传染病、细菌性或病毒性感染,如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腮腺炎、化脓性脑膜炎、麻疹、猩红热、流行性感冒、耳带状疱疹、伤寒等均可损伤内耳而引起轻重不同的感音神经性聋。
(2)药物中毒性聋:多见于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如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多粘菌素、双氢链霉素、新霉素等,其他药物如奎宁、水杨酸、顺氯氨铂等都可导致感音神经性聋,耳药物中毒与机体的易感性有密切关系。药物中毒性聋为双侧性,多伴有耳鸣,前庭功能也可损害。中耳长期滴用此类药物亦可通过蜗窗膜渗入内耳,应予注意。
(3)老年性聋:多因老年血管硬化、骨质增生,使螺旋器毛细胞和螺旋神经节供血不足,发生退行病变,或中枢神经系统衰退,导致听力减退。
(4)外伤性聋:颅脑外伤及颞骨骨折损伤内耳结构,导致内耳出血,或因强烈震荡引起内耳损伤,均可导致感音神经性聋,有时伴耳鸣、眩晕。轻者可以恢复。耳部手术误伤内耳结构也可导致耳聋。
(5)突发性聋:是一种突然发生而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聋。目前多认为急性血管阻塞和病毒感染是引起本病的常见原因。病变可累及螺旋器,甚或前庭膜、蜗窗膜破裂。耳聋可在瞬间显现,也可在数小时、数天内迅速达到高峰,多为单侧,亦有双耳患病,伴耳鸣,有的可伴眩晕。早期治疗可获得较好效果。
(6)爆震性聋:系由于突然发生的强大压力波和强脉冲噪声引起的听器急性损伤。鼓膜和耳蜗是听器最易受损伤的部位。当人员暴露于90dB(A)以上噪声,即可发生耳蜗损伤,若强度超过120dB以上,则可引起永久性聋。鼓膜损伤与压力波强度有关,表现为鼓膜充血或鼓膜穿孔。耳聋的程度与噪声强度、暴露次数以及压力波的峰值、脉宽、频谱、个体差异等因素有关,耳聋性质多为感音神经性聋或混合性聋。
(7)噪声性聋:是由于长期遭受85dB(A)以上噪声刺激所引起的一种缓慢进行的感音神经性聋。主要表现为耳鸣、耳聋,纯音测听表现为4000Hz谷形切迹或高频衰减型。亦可出现头痛、失眠、易烦躁和记忆力减退等症状。其耳聋程度主要与噪声强度、暴露时间有关,其次与噪声频谱、个体差异亦有一定关系,有人发现2000Hz~4000Hz的噪声最易导致耳蜗损害。
(三)混合性聋(mixeddeafness):传音和感音机构同时有病变存在。如长期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耳硬化症晚期、爆震性聋等。
补充:按病变的性质分为器质性耳聋和功能性耳聋两类,前者指听觉器官组织结构异常导致的耳聋,后者指听觉功能下降导致的耳聋。
按病变的部位分为传音性(传导性)耳聋、感音性(神经性)耳聋、混合性耳聋三类外耳、中耳异常导致的耳聋是传音性的,从内耳到听觉中枢发生异常导致的耳聋是感音性的,二者兼而有之,是混合性耳聋。
传导性耳聋(又称“传音性耳聋”)。与传送声音振动有关的听觉器官结构的异常而产生的一种听力损失。
特点是:
(1)低频率比高频率的听力损失大。
(2)气导听力损失与骨导听力损失之间的差距大。大多数人可通过手术或药物治疗恢复或部分地改善听力,配戴助听器很有帮助。
感音性耳聋(又称"神经性耳聋")、“知觉性听力损害”。由于先天性内耳发育不全或因药物、疾病、外伤使内耳耳蜗的声音感受能力缺乏而造成的耳聋。这类耳聋的医治效果不佳,其听力损失一般要比传音性耳聋者严重,多在70分贝以上。可在骨导与气导的听力图上清楚地显示出此类耳聋。
按病变的时间分为先天性耳聋和后天性耳聋两类母亲怀孕至分娩时由各种因素导致的胎儿耳聋是先天性的,胎儿出生后发生的耳聋是后天性的。从病变对儿童形成语言的影响看,也可以分成学语前(4岁前)耳聋和学语后耳聋两类。
学语前聋:儿童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4周岁前)出现的耳聋。由于听不到他人说话,因而不能像听力正常儿童那样学习言语和语言。这类聋童的教育要求与语言形成后聋的儿童有很大不同,通常侧重语言和交流方法的获取。
学语后聋:言语和语言形成后,(通常4周岁以后)出现耳聋。这类聋童的教育应强调保持其原先可理解的语言和恰当的句型,充分利用已有的言语经验,以利于此类儿童的心理发展。
更多常见耳聋分类
突发性耳聋神经性耳聋药物中毒性耳聋
药物性耳聋先天性耳聋感音神经性耳聋
传导性耳聋老年性耳聋小儿耳聋
噪音性耳聋外伤性耳聋混合性耳聋
耳彻康耳聋耳聋爆震性耳聋
耳聋的诊断应仔细询问病史;检查外耳道及鼓膜;进行音叉检查及纯音听阈测听,以查明耳聋的性质及程度。对儿童及不合作的成人,还可进行客观测听,如声阻抗测听、听性脑干反应测听及耳蜗电图等。
耳聋的防治原则
(一)传导性聋的防治
早期积极治疗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和分泌性中耳炎是防治传导性聋的重要措施。传音结构修建术(鼓室成形术)对提高传导性聋的听力有一定效果,如能早期施行鼓室探查和鼓室成形术,可保存和恢复听力。对传导性聋较重者,可配戴助听器,以提高听力。
(二)感音神经性聋的防治:感音神经性聋的疗效目前尚不理想,因此,关键在预防,发病后及早治疗。
1.积极防治因急性传染病所引起的耳聋,做好传染病的预防、隔离和治疗工作,增强机体(尤其是儿童)的抵抗力。
2.对耳毒性药物的使用,要严格掌握适应症,如有中毒现象应立即停药,并用维生素和扩张血管的药物。
3.根据不同的原因和病理变化的不同阶段可采取不同药物综合治疗,如增进神经营养和改善耳蜗微循环的药物、各种血管扩张剂、促进代谢的生物制品等。
对耳聋病人要早发现、早确诊、早治疗。对传导性聋、混合性聋,要查清病因彻底治疗,改善中耳内环境和传音功能,最大限度地恢复听力。传导性耳聋可以通过手术方法进行治疗,因病因不同术后效果有别,但是多数都有明显的效果。神经性耳聋在多数情况下,是不能治疗的。比如说药物中毒性的耳聋、老年性耳聋、噪声性耳聋多数都不能恢复。但神经性耳聋中突发性聋是神经性耳聋,一般多由听神经瘤引起,如果早期治疗的话,多数都可以改善或者恢复到正常(一般三个月内可恢复)。
运动中医辨证分型,采用针对性治疗,运用内(采用内服中药调和受损神经,营养耳神经群)、外(运用耳脉药物局部刺激)、鼓(采用中药窜通上行激贯耳络)一体治疗,六方两剂(针对耳病的各种病因如风热邪毒侵袭,瘀阻耳窍,肾精亏虚等)分型对症,不同的患者,不同的病症,不同的患病时间,不同的症状表现,不同的年龄,运用不同的方药合剂,纯中药治疗,无任何副作用,治疗周期短,彻底康复率高。该疗法既运用了中医中药学的辨证论治的原则,也运用了中医经络学说的耳脉与耳络所联系的各个脏腑经络通向,又运用了现代医学的耳病基因学说。
“凡治病,先须识因,不知其因,病源无目”,“徐氏3162调和复生法”抓住耳病的病因病机,综合运用三法六方两剂,针对性治疗:各种神经性耳聋、耳鸣、急慢性中耳炎、突发性耳聋、药物中毒性耳聋、老年性耳聋、噪音性耳聋半聋、传导性耳聋、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鼓膜穿孔脂肪瘤性中耳炎、混合型耳聋、梅尼埃病、听神经瘤等各种疑难耳病。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